6月16日傍晚,一只受伤的海豚在三亚大东海搁浅。许多市民和游客在渔政人员赶来之前纷纷抱起海豚合影。6月16日晚,海豚被渔政人员救起后终因失血过多而死。
众所周知,海豚是人类的朋友,它乐于接触人类。同时,它凭借聪慧的天性和友好的举止赢得了人类的喜爱。在海边,在海洋馆,我们经常能看到人与海豚其乐融融的样子,人与自然的和谐在那里显得甚是完美。但遗憾的是,当受伤的海豚出现搁浅时,作为朋友的人类非但不出手援助,反而视海豚的痛苦而不顾,全身心的投入到拍照大战中。这种行为虽然看似晒出了幸福,殊不知在满足一时虚荣心的同时,也在瞬间丢掉了人性的美好。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古老而又永葆时代性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它在一定意义上告诉我们,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礼记·中庸》有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它告诫人类,即使人是“万物之灵”,也绝不能打着人类为中心的旗号从事破坏其他物种的活动,人作为万物之一,理应和他物享有同样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处于一种“高物质低层次”的生活中,人类精神的提升渠道被世俗社会上的物欲所堵塞,人类天生俱来的人文关怀开始逐渐丧失。于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从尊重自然走向征服自然。即使现在公众已经意识到了生态失衡的严重性,可在欲望面前,人类的内心显得是那么不堪一击。这些游客看到海豚受伤搁浅,或许他们当初还有一丝同情心,但膨胀的虚荣心很快就征服了意志,至于精神信仰、人文关怀瞬间荡然全无。我们不得不说,人类最大的局限不在外面如何复杂,而在内心无法恪守心态的平衡。
拍照是一项精神活动,法律赋予人类拥有这样的权利,但这种行为绝不应建立在损害他物利益的基础上。不管这些拍照者是否懂得生物学,是否具有生态保护意识,单从为饱一时私欲而导致海豚终因失血过多而死这一悲剧来说就足以受到社会道德谴责。张载先生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民胞物与”思想,这是一种合乎德性的观念,提出人类要在万物面前保持谦卑态度,否则“违曰悖德,害仁曰贼”。这种思想是人类美好心灵的诠释。虽然这些拍照者成功的满足了自己的意愿,但留下的照片足以成为一张张“遗照”,因为它代表着这些人“精神性”价值的丧失,代表着“精神进化功能”的倒退。
无语的结局令人心痛,欠缺人文关怀的行为令人作呕。仁爱之心理应人人皆有,人与自然相处绝不能为所欲为。失去的是生命,丢掉的是灵魂。真心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精神的污染尽快净化,万物都以“唯天下至诚”的态度去呵护大自然中的每一位朋友。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