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哲学”借口轻生,是软弱的表现

2013年05月22日 08:06   来源:红网   王敏敏

  5月19日上午十点,一男子从钱江一桥南岸纵身跳下,但本能的求生欲望又使他拼命游回岸边,最后被水上派出所的民警救起。该男子为哲学爱好者,自认看透痛苦而跳水。(5月20日中国江苏网)

  男子说,看完哲学书籍后,觉得世界也就这样,自己是因为看透了痛苦才轻生,觉得活着没有意义,也没有奋斗的目标。对于轻生的人来说,不想继续活下去的理由有很多,因看透痛苦而轻生可能是其中之一,但既然真正看透了痛苦,为何就不能从容的活下去呢?

  这让笔者联想到了一个词语:迷茫。这个词语似乎已经频繁用来形容80后对待生活的态度,轻生的李姓男子也是80后。这与80后成长的背景是否有关我们不做讨论,但迷茫的人十之八九,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选择轻生,关键的是,迷茫的青年缺乏脚踏实地的态度。该男子说自己想为世界作出贡献,但目前又未能实现人生价值。看了几本哲学书籍,就将生活的辛苦和迷茫归为生命的痛苦,就感觉书中哲人参透的生命的无意义正中自己的要害。而现实生活中,多数人的自杀行为是因为心中的痛苦得不到释放、或者目前面临的困难得不到克服。他们敢于走向自杀的那一步,不是更勇敢也不是看破红尘,是一种畏难的胆怯,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软弱的表现。真正的哲学家少有自杀身亡,自杀的人多是源于内心的痛苦和矛盾。固然,自杀是你自己做出的选择,别人似乎没有干涉的权利,但用哲学作掩护,打着“看透痛苦”的旗子做招牌,就是不敢面对现实的软弱表现。

  但笔者认为,男子所说也并非一无是处。从尼采、黑格尔谈到霍金,他对哲学的喜爱是值得肯定的,也说明他是一个在思考的人。如果他的精神没有问题,那么他的行为说明了他的性格较极端,思想不够全面。我们不能因此而嘲笑他的行为欠妥,因为深入思考哲学的人可能是痛苦的。但既然有着“为世界做点贡献”的理想抱负,就应该打起精神,至少实现有价值的自我。如他所说“现实中太累了”,但人生的价值不就是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才能实现、才有意义吗?

  年轻生命的陨落时有发生,为情所困、郁结难舒或生活辛苦,我们在哀痛的同时也在疑惑。生命是一个人最宝贵的的财富,而它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无论何种借口的轻生,都是软弱的表现。既然看透,为何不活个明白?既然痛苦,为何不创造幸福?过好生活,摒弃软弱,正如这句话所说: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