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救灾,秩序比热情更重要

2013年04月23日 07:14   来源:新民晚报   秦丹

  地动山摇,生命蒙难。又一场大地震,又在四川。各地同胞被揪起的心,迅速地转为千里驰援。社会车辆大量拥入,继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灾难之后,再一次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公民大爱,同胞之情。

  只是,怎可因为我们的热情,堵住了生命救助的通道?救援区怎可被社会车辆堵成“孤岛”?国务院发出紧急通知:“所有社会车辆一律不得自行前往灾区”。因为时间就是生命,72小时的黄金救助时间不可耽搁。

  让我们守望芦山,守望雅安,守望四川。守望相助,是一种姿态,平静澎湃的内心,高度关注,坚守岗位。

  从汶川到芦山,在汶川地震5年后的今天,我们对生命和生活的意义理解得更加透彻。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首要任务就是救人,要保证生还者以后的生命质量;消费苦难的媒介行为,不再大行其道;“丧失生命迹象的也要把遗体抬出来”,给死者尊严,给生者尊严……爱护每一个生命,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一个爱护公民的国家和社会,其公民必将释放出朴素的公民精神、赤子情怀。

  在这样特殊的时期,选择以冷静、理性的精神,坚守自己的岗位,应该是大多数公民的选择。越是忙乱的时候,我们越是要不生事、不添乱、不传谣信谣。在这次地震中,我们再次看到了新媒体中的理性力量。震后53秒,第一条震情微博上传。第一时间,即有网友告诫:“帮助灾区,不一定都要赶赴现场”,“不传谣、不占路、不添堵,都是在奉献力量。”这与那些杂芜的信息,不实的传言,正好形成鲜明对比。在当下,守望相助,等命令、听指挥,这是一个理性公民的选择。

  现在,黄金救助的时间已过大半,医务人员可以空投,但更多的救助人员和救助物资不能再被堵住。救助一场灾难,当然需要各种各样的物资,但比物资更可贵的是精神力量。携手共助,有时候需要采取的姿态,就是守望相助,用待命的姿态帮助,这种力量更强大,更加不可限量。巨大的救援力量就在公民中间,在我们的内心。

  天地不仁,人心犹温。救灾,秩序比热情更重要。让我们相信该相信的,监督该监督的,祝福该祝福的。让生命的磨难、命运的洗礼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种种善意,以及抵制邪恶的更大力量,坚信明天会更好,因为一个热情、坚强、勇敢的民族,能同时具备从容、淡定、理性的品质,那这样的民族,必将得到尊重;这个民族的人民,必将生活得更美好。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