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南博会一个文化定位

2013年04月09日 08:1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易晖

  时下,各行各业对南博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期待。在施工单位的眼里,南博会是一个城市建设升级会;在一些商家的眼里,南博会又成了一个经贸博览会;于普通百姓而言,南博会估计又是一处新鲜的玩场……这些认识虽然有些偏颇,但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南博会之于云南而言,到底是什么?

  诚然,云南在地理位置上与南亚国家是相近的,但面向南亚的开放仅是刚起步,南博会如果只盯着“经济唱戏”这一层面做文章,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取得令人惊喜的经贸成绩。因此,笔者以为,若是能够在大开放的格局下给南博会增加一个文化定位,在南博会氛围中突出文化交流,将大有可观。

  其实,云南与南亚国家文化交往早有渊源。二战时期,云南开通了连接南亚的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成为“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初期,印度、巴基斯坦的电影又成为风靡云南的南亚文化标签;而近年来,云南呈现出的南亚国家旅游热,让不少云南人开始接触到南亚多样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单就南博会的举办地昆明来讲,一城就有两处“南亚风情园”,移植了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建筑风格,成为了昆明最具南亚氛围的时尚地标。

  现在,为了体现南博会的氛围,昆明做了不少努力,但要在短时间内营造浓烈的南博会氛围,还有很大空间。如果能够以文化搭桥,给南博会注入更多的文化因子,譬如举办南亚电影周及文化艺术论坛、展览、演出等活动,或许可以通过传递更多的“南亚风情”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与认同。

  文化交流是个慢活,从长远看,要寻找云南面向南亚开放的定位,不能单纯依靠一个博览会,得建立民间长期互动,互相欣赏的文化交流基础。以文化交流促进经贸合作,看起来慢一些,实际上是谋求又好又快发展的题中之义。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