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毒校服”所给的防毒警示

2013年02月22日 16:19   来源:华龙网   铃芃

  上海学校学生服被检出含有致癌物,17日深夜11时,涉事的校服生产企业所在的浦东新区通过其官方微薄称,质监部门已立案调查,教育部门已要求采购该公司产品的21所学校学生暂停穿着学生服。(2月18日新华网)

  “毒校服”,简单的三个字,却如此触目惊心。让学生穿校服,一是为了避免学生的攀比心理,二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一种体现,然而,校服“染毒”,却让所有的意义都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惶惶人心。

  校服染毒其实并不是新鲜事,事实上,早在去年上海质监部门公布的2012年度上海学生服质量抽检结果就显示校服合格率已不足五成,创下2007年以来的新低。近年来,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相继“染毒”,可以说为老百姓的生活平添了许多的烦恼,吃的有毒,穿的有毒,在这样一个“毒瘴社会”里,又怎么能提幸福呢?而造成这种局面除了商家缺少社会责任心,一味以追求利益为导向外,最关键的一点原因,还是监管不到位,许多行业没有明确的准入机制,造成许多没有不合法的小作坊的存在,而其所生产出的存在大量质量问题的商品流入市场,最终伤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虽然在发生毒校服事件后,相关部门已经立即通知学生暂停穿着学生服,并将采购的学生服送检验机构检测,但是,如果每次都是发生了问题再去解决问题,这样只能治标不治本,还会有更多的“毒袜子”、“毒鞋子”的出现,因此,防微杜渐,才是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唯一办法。

  一是要将市场管理规范化,各行业要确立明确的准入机制,定期对相关企业进行检查,对没有达到生产要求的,要及时停止其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收回其流入市场的产品,同时要将相关调查结果告知公众;二是要建立激励机制,动员全社会加入到质量监控这场“战争”中来,许多没有经营手续的小作坊,由于其地址隐蔽,这给质监部门的检查工作造成许多困难,而生活在其周围的居民则相对更清楚,因此,应更好的利用群众当“眼线”,加强社会监督,动员多方力量,让“有毒作坊”无处可逃。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