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蟾宫寻宝”,中国航天再谱新篇

2024-06-06 07:51 来源:南方网

  6月4日,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六号上升器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嫦娥六号采样之后,月表呈现一个“中”字。@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发文:我看“中”!

  这个“中”字,形象生动,承载中华儿女的自豪,展现中国航天人的自信,标注中国航天的新高度。今年是中国探月工程立项20周年。20年来,中国航天人锚定目标,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一次次取得里程碑意义的新成就。一项项突破、一次次创新,一个个“首次”……在无数航天人努力下,“嫦娥”和“玉兔”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月宫故事”。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此次任务“创新多、风险高、难度大”:相比月球正面,月球背面地形更为崎岖,预选着陆区南极—艾特肯盆地整体地势较低且撞击坑分布更多,光照和测控更易受到地形遮挡影响,这无疑加大了嫦娥六号平稳着陆的难度;智能采样是嫦娥六号任务的核心关键环节之一,探测器经受住了月背高温考验,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了月球样品,实现了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起飞,无法直接得到地面测控支持,需要在鹊桥二号中继星辅助下,借助自身携带的特殊敏感器实现自主定位、定姿,工程实施难度更大。正是因为坚持自立自强、勇攀科技高峰,中国航天人把“不可能”变成了“一定能”,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嫦娥”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在本次任务中,嫦娥六号搭载了欧洲空间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国际载荷,彰显了“国际范儿”。据介绍,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等国际载荷工作正常,开展了相应科学探测任务。了解和探索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和平利用外空将促进全人类的共同福祉。此次嫦娥六号的成功让人们对中国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2040年前建成一个完善型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增添了更多信心与期待。这是中国外空探索的历史性一步,也是人类和平利用外空的历史性一步。面向未来,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航天国际交流合作,同各国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探寻宇宙奥秘,就一定能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从初探月宫到详细勘察,从月面观测到月背探秘,从遥感观测到取样返回……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基础上,探月工程四期正向新目标迈进,不仅实施月背采样返回任务,还将在月球南极着陆,开展飞跃探测。以嫦娥六号“蟾宫寻宝”为新起点,继续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相信中国航天人一定能谱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嫦娥六号“蟾宫寻宝”,中国航天再谱新篇

2024年06月06日 07:51   来源:南方网   郭雪营

  6月4日,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六号上升器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嫦娥六号采样之后,月表呈现一个“中”字。@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发文:我看“中”!

  这个“中”字,形象生动,承载中华儿女的自豪,展现中国航天人的自信,标注中国航天的新高度。今年是中国探月工程立项20周年。20年来,中国航天人锚定目标,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一次次取得里程碑意义的新成就。一项项突破、一次次创新,一个个“首次”……在无数航天人努力下,“嫦娥”和“玉兔”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月宫故事”。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此次任务“创新多、风险高、难度大”:相比月球正面,月球背面地形更为崎岖,预选着陆区南极—艾特肯盆地整体地势较低且撞击坑分布更多,光照和测控更易受到地形遮挡影响,这无疑加大了嫦娥六号平稳着陆的难度;智能采样是嫦娥六号任务的核心关键环节之一,探测器经受住了月背高温考验,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了月球样品,实现了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起飞,无法直接得到地面测控支持,需要在鹊桥二号中继星辅助下,借助自身携带的特殊敏感器实现自主定位、定姿,工程实施难度更大。正是因为坚持自立自强、勇攀科技高峰,中国航天人把“不可能”变成了“一定能”,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嫦娥”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在本次任务中,嫦娥六号搭载了欧洲空间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国际载荷,彰显了“国际范儿”。据介绍,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等国际载荷工作正常,开展了相应科学探测任务。了解和探索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和平利用外空将促进全人类的共同福祉。此次嫦娥六号的成功让人们对中国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2040年前建成一个完善型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增添了更多信心与期待。这是中国外空探索的历史性一步,也是人类和平利用外空的历史性一步。面向未来,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航天国际交流合作,同各国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探寻宇宙奥秘,就一定能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从初探月宫到详细勘察,从月面观测到月背探秘,从遥感观测到取样返回……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基础上,探月工程四期正向新目标迈进,不仅实施月背采样返回任务,还将在月球南极着陆,开展飞跃探测。以嫦娥六号“蟾宫寻宝”为新起点,继续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相信中国航天人一定能谱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