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年03月28日 06:5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周勇

  提要

  要强化基础研究在整个科学研究工作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充分把握这个科技创新的总源头。世界科技革命存在长周期,决定长周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基础研究,引领一个时代、一个领域的研究也必定是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之所需,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求真、务实,合乎严格科学范式,还有实事求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对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作出专门部署。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基础研究纳入科技工作重要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前期我国主要通过引进、模仿,力争加入和跟上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新世纪以来,通过不断吸收、消化,我国开始加速汇入和追赶世界科技发展潮流。近十年来,我国自主研发能力越来越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逐渐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并在一些领域由紧跟到平行,甚至出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比如5G、新能源汽车等。但也要看到,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的“科技霸权”构成强大挑战,他们不仅要从高端技术上打压我国,还要在产业链、技术链上孤立我国。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基础研究,同时也比过往时代更具备基础研究的实力和可能性。

  当前,我国基础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为了“加强”,我国基础研究具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内涵,对广大科学家、产学研等各类主体提出了新任务,给各级政府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新要求。新时期基础研究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新向度。

  1

  强化基础研究布局,突出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

  要强化基础研究在整个科学研究工作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充分把握这个科技创新的总源头。世界科技革命存在长周期,决定长周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基础研究,引领一个时代、一个领域的研究也必定是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要进行多方面的协调统筹,包括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提出的前沿问题和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的理论问题统筹。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并重,在坚持行政目标同时需要同时尊重科学家意见,抓好当前工作和下好“先手棋”结合,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协调推进,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和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均充分发挥。支持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发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

  2

  强化基础研究支持,突出大科学、大投入、组织化

  当前基础研究的复杂性越来越强,一个领域的基础研究堪称一个复杂系统,涉及众多专业分工和学科分支,其中又有很多的层级和部门系统。基础研究系统不仅本身复杂,同时其能够牵动和引领的应用创新更为丰富,进一步触动的工艺开发和经济社会应用场景创新链条则规模更为庞大。在技术应用、产业化方面,基础研究链条和实业链条相互交织,两者相互作用,共同生成大科学、大产业。同时,支撑基础研究的投入体系需要多元化,比如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性支持要相结合,国家投入和民间投资相结合,税收优惠和直接支持相结合。

  应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基金、科学捐赠,健全社会机构参与基础研究的准入和回报机制。大科学,大投入决定了要搞好基础研究,必须强化组织,提高科研协同,科研治理水平。以课题项目和科技计划组织为例,既要做好事前立项,还要做好事中评估,更要搞好事后评价。同时,为提高基础研究组织效能,要严格区分基础研究管理和一般应用研究管理,尤其不能把科研人员管成“学术民工”,把难以量化的知识生产过程等同可视可测的流水线。需要处理好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健全与研究长周期相匹配的科技评价激励、成果应用转化、科技人员薪酬等制度。

  3

  强化自主,突出国家实验室体系、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基础研究骨干网络等中国特色

  基础研究是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之所需,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求真、务实,合乎严格科学范式,还有实事求是,古今中外的科学研究概莫能外,但在基础研究的具体组织和实施,也就是基础工作的具体开展方式上,各个国家有着显著的特色。在科技创新能力排名中,欧洲国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不同体制不是基础研究能否开展的原因,而是能够视不同国情特点走适合自己的基础研究之路。比如前苏联和美国分属两类体制,但基础研究方面两国各有所长,曾经在大多数领域两国都能相互匹敌。

  中国要尊重知识和人才,重视科学家的劳动价值,利用体制优势,同时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共同发力基础研究。尤其是当前,我国面临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的急迫任务,不顾国情,照搬西方的科技体制,不但不可能让我国基础研究短期突破,实现自强,更不可能获得自主。

  4

  强化人才工作,突出基本能动因素

  当前我国基础研究人才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育才用才机制还不够通畅,人才闲置、荒废、大材小用等现象还很多,还有一些领域人才匮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许多“卡点”就“卡”在育人用人上。我们需要在人才强国战略指引下,制定落实相关工作细则,根本解决基础研究人才瓶颈问题。

  应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即要促进基础研究人才区域合理布局,以人才的合理布局推动区域基础研究机构和项目的布局优化。要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中国走向世界中心的过程必定也是世界人才涌向中国的过程。应加快建设国家战略基础研究人才力量,要努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应深化基础研究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在政策内容和具体执行中充分体现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要通过有效的政策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5

  强化共同发展,突出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迫切性及难题破解的艰巨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在基础研究领域,就是要通过各国基础研究共同发展,作出中国贡献,获得国际科学界认可,让世界在中国的基础研究发展中受益。当前,我国通过世界工厂建设、国际贸易网络构建,已经在中低端产业领域及部分高新技术部门建立了与各国密切的分工协作体系,也可以说在应用研究领域,我国已经与世界共同发展。但在高端环节,比如芯片,部分发达国家越来越不愿意与中国共同发展。当前,它们主要在高端零部件环节对中国“断供”,同时想办法阻止核心基础研究人才和技术向中国转移,其实质是想建立中国以外的高端技术发展圈,妄图将中国排除在高端基础研究之外。

  为此,中国需要和更多友好国家合作,加快提升自己的基础研究能力,只有能力提升了,别人才愿意合作,也不得不合作。比如中国的空间站技术,西方众多国家都想搭中国的便车。基础研究的共同发展更多是强强联合,自己强大了,才有更多的共同发展主动性。

  6

  基础研究要凝神聚力,甘坐“冷板凳”

  基础研究不能像模仿式创新那样,搞“拿来主义”,它处于科技创新的底层,更多是内隐的知识,有深厚的底层逻辑,非直观的视觉和简单操作模仿所能获取,因而基础研究要凝神聚力,甘坐“冷板凳”,不抱任何侥幸心理,不能有丝毫取巧投机。

  当前我国科技界有人存在着浮躁心理,比如一些信息系统开发者仅满足于产品能够使用,不愿意在功能上进一步优化,用户界面进一步友好上下功夫。一些人总想走捷径,做研究更多使用别人现成的方法,自己依葫芦画瓢,把复杂的基础研究工作变成了简单的操作工作,没有多少科技含量。我国基础研究水平之所以还不够高,相当程度上还和整个社会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不足有关。这需要通过科普、科学教育、榜样示范,强化全民基础研究素养和动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智能治理实验室研究员)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03-28 06:5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周勇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