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温预警机制更“响”

2022年08月19日 07:16   来源:南方日报   张东锋

  自7月20日至8月18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29天发布高温预警。持续的大面积高温天气,多地陆续报告热射病致死案例,引发公众对高温天气下的健康问题极大关注,也让完善高温预警机制成为热门话题。

  站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角度,完善高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日益凸显。一方面,高温预警本身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另一方面,长远来看,受气候变化影响,未来极端高温天气将出现得更频繁、更早、更强烈。《中国气象报》日前援引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等专业机构的研判指出,未来全球绝大部分有人居住的地方都将出现更多、更强、更持久的极端高温,而气候变暖除了将对水资源、生态系统、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等诸多领域带来不利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体健康。

  现实地看,如果不是近期接连报告的热射病等极端案例,大多数人对高温预警还没那么敏感。相对于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极易让人们产生直观的认识,普通人很难联想到高温可能会在下一秒将自己击倒。即便是气象部门持续发布高温预警,往往对普通人也较难起到警示作用,并督促他们积极应对。而建筑、快递等长时间露天工作的行业,以及老、弱、病、幼等敏感群体,尤其需要有针对性的格外的关怀。

  让高温预警机制更“响”,首先要强化人们对高温健康风险的感知。早在2007年,当时的卫生部与中国气象局就联合印发了《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要求各地卫生部门监测、报告高温中暑事件,并将高温中暑病例作为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网络直报。同时,气象部门也建立了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警机制。可以说,这些监测、预警机制都起到了“探头”的作用。关键是将这些专业机构的预警监测,与指导公众有效预防协同起来,让人们充分认识当前的高温形势,以及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进而指导人们有效应对。

  其次是推动各部门落实相应的防暑降温应急预案。近年来,每逢高温盛夏时节,各地安监、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都会发布通知,强调将防暑降温工作作为劳动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并维护好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权益。关键是将其落到实处。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加强检查监督,尤其是针对一些重点行业,指导、督促其生产经营管理者适时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时间,完善防暑降温设施、用品保障等。

  据《科技日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这意味着高温热浪事件可能成为新常态。完善高温预警机制,让人们正视、有效应对高温健康风险,是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不容忽视的课题,也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的体现。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让高温预警机制更“响”

2022-08-19 07:16 来源:南方日报 张东锋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