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民”一词的轻慢,是忘祖的开始

2022年06月29日 07:07   来源:红网   李丽

  云南农业大学火了!近日,一则云南大学学生卖力宣传母校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他站在地里大声宣传,背后是简陋的环境和轰隆隆的机器声,宣传过程还要提醒后面的同学小声一点。视频一经发出就被形象地吐槽为“招生减章”,在一众调侃的声音里也不乏刺耳的偏见——“种地还需要上大学?”“父母做农民送孩子上学,孩子上学回来还是做农民”……(6月27日 《都市时报》)

  随着教育的普及,大部分人已经不会用浅薄的目光看待农民这个群体,也不会将学农人当作传统的农民,但是如此言论还是折射出对“农人”的偏见,而这种偏见在笔者看来就是忘祖的开始。

  农业贯穿整个中国历史,无论王朝如何更迭,农业始终是国家的根基,无论个人如何封侯拜相,最终也希望致仕归来,三亩薄田。所以古人也尤其重视农业,早在两汉就有《论贵粟疏》这样的文章来论述重农贵粟对于国家的决定性意义,在民间,也有无数关于农业的谚语习语一直传承,直到现代的语文课本中都仍在背诵记忆。这无不验证着农业在这个农业大国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民在这个国家的分量。

  到了21世纪,我们追求各行各业的现代化,农业也在现代化的路上越来越好。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居家隔离期间,再多的门面装点和高雅情致都比不得能活命救人的五谷实在,我们再一次切实体会到未雨绸缪的重要性。而现在部分没有忍饥挨饿过的人自诩高端上层有品位,无端生起了对农民的偏见,这不就是数典忘祖吗?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想法不止存在于普罗大众中,还隐匿在部分意见领袖的专家中,我们惊讶于专家的“国家高速发展的步伐正在被低收入的农民拖了后腿”结论,他们好像看不见国家对“三农”的扶持,也看不见这个群体的转变。

  农业早已不是几百年前的农业,农民也不是几百年前的农民,他们是国家发展的一环,而农业大学是培育这一环的重要渠道。在这里,他们躬耕实践,运用现代科技壮大传统行业,撑起国家发展的基础需求。同时,他们也并不是底层,做农业同样可以做出精彩,可以返乡致富,可以从事农业研究,为前辈的“禾下乘凉梦”拓宽界限、添砖加瓦。

  回到农业大学招生这一事件上,考生选专业应该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综合考量,而不是为部分人无知的偏见买单,在择校择专业上需得摒弃那些无价值信息的干扰,做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决定。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对“农民”一词的轻慢,是忘祖的开始

2022-06-29 07:07 来源:红网 李丽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