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前的茅洲河污染严重。深圳市水务局供图
治理前的茅洲河淤泥堆积。深圳市水务局供图
治理后的茅洲河水清岸绿。刘淞菱 摄
治理后的茅洲河。深圳市水务局供图
茅洲河附近的碧道正在建设中。深圳市水务局供图
市民在治理后的茅洲河上划龙舟。深圳市水务局供图
茅洲河展示馆内展出堵河垃圾。刘淞菱 摄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人民网深圳8月25日电(张东方、李申)八月深圳,碧空如洗,茅洲河燕罗段水清岸绿,一股青草香扑面而来。
走进茅洲河展示馆,我们却看到另一副“景象”——在今昔对比图中,整条茅洲河河水发黑,支流大多淤泥堆积、垃圾堵河。“茅洲河是深圳最大的一条河,也是过去珠三角污染最严重的一条河。”茅洲河管理所所长胡海涛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考察,要求广东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化同香港、澳门生态环保合作,加强同邻近省份开展污染联防联治协作,补上生态欠账。
在此背景下,被称为“深圳脸上一道疤”的茅洲河,生态“补账”压力空前。
发源于羊台山北麓的茅洲河,流经深莞两地,是深圳最大的河流水系,流域总面积388平方公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疾速发展,流域内工业企业、居住人口爆发式增长,使得入河污染物大大超过水环境容量。数据显示,5年前,茅洲河深圳流域日均污水产生总量超过百万吨,河水水质为“劣V类”。
“那时的河水,比墨水还黑,比石油还稠。”73岁的深圳居民黄耀棠说。读者“青衣二号”2014年在人民日报“我的家乡我的河”栏目来信中称:我家住在茅洲河边,河水又脏又臭,蚊虫还多,我们一家人都不愿开窗,宁可在家待着,也不出门走走。
不仅发黑发臭,每逢暴雨,茅洲河两岸低洼区还常发洪涝灾害。
为了把茅洲河治理好,2007年起,深圳开始联手东莞,实施茅洲河界河段整治,但收效甚微。2013年,深圳启动近19公里的茅洲河中上游段干流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总概算17.49亿元,平均1公里花费约1亿元。
“1公里花1亿”仍治理不好。问题出在哪了?
一组数据给出一些答案:到2015年底,流域内污水管网缺口约2000公里,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每天约31.4万吨污水直排入河。
“治理和管理应该并举,才能彻底改变雨污混流的现状。否则,只看表面上做了多少工作,是没有意义的。”长期关注茅洲河治理的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表示。
面对水污染这个最大的环境短板,深圳痛定思痛。2015年底,深圳以茅洲河为突破口,打响全市水污染治理攻坚战。
和过去以末端截污为主的治河方法不同,这一次,深圳采取“全流域系统治理”。
治水理念的调整,改变过去行政区划分治、部门各自为战的做法,加强对茅洲河治水的全局统筹;打破以往“分段分片、条块分割”的传统做法,推动治水工作“零敲碎打”向“系统治理”转变。
“一切工程为治水让路”“巴掌大的黑臭水体都不能有”......2017年,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担任茅洲河河长,带头啃“最硬的骨头”。2018年,广东省委书记李希挂点督办茅洲河流域污染整治,要求“闯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河流污染整治新路”。
47.5亿元,87.5亿元,94.8亿元,114.6亿元......2016年至2019年,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投资逐年增加;22.8mg/L,11.6mg/L,7.0mg/L,3.9mg/L,1.33mg/L......近年来,茅洲河共和村断面氨氮浓度呈现阶梯式下降,水质持续改善。
深莞联手,全民治河,正本清源,五年攻坚。茅洲河水质逐渐变清,目前已达到V类水标准。“2016年以来,茅洲河治水投入344亿元,新建污水管网2008公里,完成小区、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2628个。”深圳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茅洲河已实现“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
“现在河水干净了,公园建起来了,再也不用捏着鼻子经过了。”居住在茅洲河燕罗湿地公园附近的李女士,经常带着女儿到河边散步。
“在外流浪近20年,我们终于回来了!”深圳市体工大队大队长夏哲顺兴奋不已,过去因深圳河流水质达不到要求,皮划艇队不得不常年在外地“流浪”训练。如今,50多名水上运动员终于“回家”了。
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未来的高科技所依赖的,就是一个好的生态环境。”和记者一同走访茅洲河的上海社会学院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对茅洲河一带非常看好,“生态环境变好了,这里将成为深圳投资兴业的又一热地。”
傍晚时分,微波荡漾,水鸟翻飞。补上“生态账”的茅洲河,正逐渐恢复20年前的美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