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眼神器”因何变神奇?

2020年06月05日 08:11   来源:南方日报   扶青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上升,小学生近视率也接近40%。这组数据引起了许多家长的担忧,也让许多商家嗅到了“商机”。媒体调查显示,近期市面上流行一种防蓝光眼镜,标榜为“线上听课专用”“网课专用减缓近视”的“护眼神器”,家长们奔走相告,纷纷买入。

  首先要弄明白的是,防蓝光眼镜到底有没有用?在各种宣传材料中,商家们都煞有介事地科普道,“蓝光会伤害视网膜”。这话只对了一半,毕竟还有有益蓝光嘛。而且,能伤害到视网膜的蓝光波长主要来自太阳光,屏幕中的蓝光强度大约仅为自然光的几百万之一甚至千万分之一。所以,“如果不是常年在大洋海面、冰山雪地等强蓝光环境下工作”,一般人包括正常上网课的未成年人都不必多度担心蓝光。换句话说,神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买它可能仅仅是买个心安。

  “护眼神器”让人想起了青少年保健品。每年中高考冲刺阶段,瞄准青少年的保健品就容易热销,它们打着“补脑”“变聪明”的旗号,实际可能仅有一点“辅助改善记忆”“增强免疫力”的功能。然而,对于心揣渴望的家长来说,它偏偏正中下怀。说它是虚假宣传吧,好像没那么明显;说它是伪科学吧,似乎也不至于。总之,这类神器的本质是利用家长的知识盲区,所做的一场场“擦边球”营销。它利用的就是家长“聊胜于无”的心态,瞄准的也是他们的钱袋子。

  类似的产品还有“量子波动速读”“蒙眼辨色”“超感心像力”等,一些商家强行把非专业人士听过却不甚了解的科学词汇,堆进半真半假的宣传套路中,消费者很难分清好赖是非。更可怕的是,有时候花了钱不仅没效果,还是有害的。就拿防蓝光眼镜来说,许多生产工艺都有问题,长期佩戴可能有损视力、伤害生物节律等。对此,监管部门必须要提高警惕,认清防蓝光眼镜的医疗属性,将其纳入医疗器械产品监管范围,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坚决不容一些黑心商家危害学生。

  当然,外部的监管相对不可控,这就尤须强调家庭这最后一道防线。有必要注意到这种现象:网上戳穿“护眼神器”的文章数不胜数,家长们稍作检索便可得出结论。同时,教育部多次提出“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卫健委也屡次建议“每天接触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但是最后之于家长,为什么许多人不听权威部门发声,而是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护眼神器”?把“神器”变为“神奇”的,除了不法商家的夸大宣传,还有没有一些家长的推波助澜?

  多到户外感受自然光,这是目前被证明防控未成年人近视的最有效做法。家长们倘若听得进去、做得下去,面对那些所谓的“神器”“妙方”,自然会百毒不侵,又何以空发感叹呢!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护眼神器”因何变神奇?

2020-06-05 08:11 来源:南方日报 扶青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