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手机考验隐私保护的界线

2020年05月22日 07:27   来源:红网   严奇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网友发现一加8 Pro手机中的相机有“透视功能”。在该手机的相机中,有一款名为“秋意”的滤镜,使用该滤镜时能透视部分塑料外壳和布料。此则消息一经发布,便引发了网友们的持续关注,一度占据微博热搜榜的前排位置。(5月21日 《海南特区报》)

  一加手机官方微博回应称,他们决定通过软件升级,暂时禁用该滤镜功能。事实上,该款手机所谓的“透视功能”,来源于已普遍使用的红外摄像头元件,只有在极端环境条件下,才能透视个别物件,且透视衣物更是“难上加难”。不过,由此也可以延伸出一个话题:在手机高速发展的当下,该如何守护人与人之间的隐私界线?

  进入智能手机时代,手机俨然成为了我们手足的延伸。手机代替眼睛记录瞬间,手机代替嘴巴传输声音,手机代替大脑思考问题等等。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手机将我们的感觉器官无限向外拓展。“黑科技”满满的智能手机将能赋予人类科幻小说中才有的“超能力”。

  我们可以用手机中的高倍变焦摄像头,拍摄视野之外的人流动向;我们可以用手机中的麦克风,记录人耳听不到的高频声波;现如今,我们还可用手机中的特殊滤镜,“透视”生活中的不少物体。在高新技术的环绕下,我们过去自认为不会被窥探的高楼窗边,不会被偷听的房间角落,不会被拍摄的衣裙内侧,已经逐渐失守隐私保护的防线。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句话的适用范围已不局限于大型的工业领域、农业领域、环保领域,它将成为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警示名言”。当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越民众的认知更新时,传统伦理观念就会发生解构,侵犯他人隐私与保持个人自由的界线将会模糊,过去的隐私保护共识将会被颠覆,安全问题必会激增。

  对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科技伦理风险的评估和审查机制,确保每一项运用在普通人手中的技术,都能避免沦为不法分子的犯罪工具。例如,在确保技术能被充分运用的情况下,限制手机摄像头的变焦倍率,限制特殊的感光元件,限制一些语音识别功能的使用等等。面向未来,我们甚至需要针对手机之后的智能穿戴设备发展形势,加强预先的伦理风险审查。

  诚然,技术是无罪的,可技术因不同人的使用,被赋予不同的价值。试想,当人手一部能远视、能窃听、能“透视”的手机时,会不会有人将手里的手机用于不法的目的?无数的案例证明,永远不能低估人性之恶,技术发展不能以降低作恶门槛为代价。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透视”手机考验隐私保护的界线

2020-05-22 07:27 来源:红网 严奇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