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替课产业化,倒逼教育管理精细化

2019年07月11日 11:43   来源:东方网   张西流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北京高校出现不少替课替考的现象。有学生替别人上课,每月收入数千,替上的课以公共课和选修课为主。替课替考现象还催生了中介,称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人来替课,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专家认为,学校应该提升管理水平,发现替课替考应从重从严处理。学生也应认识到替课替考的危害性,诚信考试,勿拿前途开玩笑。(7月10日《新京报》)

  近日,针对高校替课现象,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随机抽取了5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52.09%的大学生表示身边出现过替课现象。而在有替课经历的大学生群体中,46.18%的人是通过QQ、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直接发布或收到替课信息。特别是,在聊天软件上,搜索含有“替课”字样的聊天群,立刻出现了全国各地的替课群,为高校学生提供替课服务,甚至可以包月、包年;专业团队、明码标价、按课时收费,替课已形成一种灰色产业链。

  然而,“有偿替课”之风在高校盛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方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缺乏教学魅力,而只能靠点名的方式强迫学生来上课。可见,学生逃课,找人替课,是高校教学质量不平衡的必然结果。特别是,高校替课现象愈演愈烈,不仅意味着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暴露了相关高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缺位和不足,同时,那些寻找替课的大学生,也给自己贴上了不诚信的标签。

  事实上,教育部2005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学生不能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应当事先请假并获得批准。未经批准而缺席者,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同时,高校出台的学生手册、守则,对于大学生课堂秩序也均有明确规定。可见,大学生找人替课,既是逃课行为,又是欺骗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高校管理规定,理应得到禁止和查处。

  特别是,高校替课产业化,倒逼教育管理精细化。这显然值得教育部门及高校反思。尤其是高校,要改变现有教育观念和方式,对教师考核不能一味地偏向科研成果,也要兼顾教学质量,以此敦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能够真正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还是以人性化的疏导为主;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此外,对于参与替课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惩戒,并记入信用档案。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