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地铁陋习收入信息库警示不文明者

2018年05月25日 09:53   来源:南方网   刘天放

  乘坐地铁时的违法违规行为,将被收入信息库……5月24日,交通运输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现场获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将于7月1日施行。记者同时了解到,《规定》明确将建立城市轨道交通重点岗位从业人员不良记录和乘客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库,并按规定将有关信用信息及时纳入交通运输和相关统一信用信息共享平台。(5月24日封面新闻)

  这条消息引人注目,是因为近来地铁“陋习”显得越来越多,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和舆论热点。“乘客给孩子在车厢为孩子把尿”“男子地铁吐痰被打,知错不改还爆粗口引众怒”“女子地铁吃凤爪飙脏话”等事关地铁不文明行为的消息,不断刺痛公众的神经。人们不禁对此发问:为何文明行为总是发生在地铁上?事实上,地铁内看到的乘客陋习之所以显得多,是由于地铁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众所周知,乘飞机出行对乘客的限制最严,正是因为乘飞机需要更安全的保障。同理,地铁作为轨道交通的一种,其空间相对狭小,且人多嘈杂拥挤,这就决定了乘坐地铁一定会比乘坐地面公交车等,具有更严格的限制措施。因此,地铁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公共场所,自然有其约定俗成的公共规则。无论谁破坏了这一规矩,遭受道德谴责的同时也免不了受到法律追责,而这即是地铁乘客违法违规行为将被记录并纳入相关信用信息平台的根本原因。

  放眼全球,那些拥有地铁交通线路较早的国家,或是地铁的后发国家,都对地铁有着区别于一般公共交通的特殊要求,其中,就像7月1日实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一样,不仅对地铁的经营方有运营基础要求、运营服务、安全支持保障、应急处置等要求,也有包括对乘客不文明甚至违法违规行为的一些约束。而把地铁违法违规行为纳入信息库,就将对个别乘客的不文明乃至违法违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因此,该措施实施显得十分必要。

  其实,地铁上的陋习一旦失控,很可能发展成违法犯罪行为。从近年来各地地铁安监部门传来的消息显示,几乎每座城市的地铁都能发现违禁物品,每年查获的违禁物品的数量,少则上千,多则过万件,其中包括大量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物、枪支弹药仿制品等。试想,若是这些违禁品被带入地铁,被犯罪分子利用,将导致的后果十分可怕。可即便如此,每逢节假日地铁安检升级之时,总有人抱怨并上演“任性拒检”,这既是道德层面对自己对他人的不负责任行为,更是在法律层面的涉嫌违法行为。

  方便快速的轨道交通,现已成为很多市民出行的首选。乘地铁愉快出行,一方面需要交通硬件的完善,而另一方便面也需要乘客文明乘车软实力的与时俱进。如今的地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公共场所”,是最能在拥挤嘈杂中展现个人素养的一个窗口,也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缩影。所以,在享受地铁快捷方便的同时,如何创造文明有序的乘车环境,仍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话题。而用制度性措施限制地铁陋习,让文明不断彰显,至少不拖文明的后腿,实乃之必须。

  对地铁陋习,仅靠道德谴责甚至谩骂恐怕无济于事,还应该从制度性措施入手,如把不文明或违法违规行为收入信息库之类,这种约束更有效,也是第一步。香港媒体曾有一则报道:“外国游客游览大陆景点,最开始必然是选择从地铁或者公交入手,因为他们觉得一个城市的形象全在于公共场所公民的素质高低。”可见,包括地铁等公交场所的文明该有多重要。希望将地铁“陋习”收入信息库这一措施,能警示一些人回到文明的正途上来。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