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书记事件”最大的受害者是谁?

2018年05月23日 07:32   来源:红网   盛大林

  随着严书记被调查,“严书记事件”告一段落。“吃瓜群众”还在津津乐道,话题的中心大多是严夫人——有人在为她“喝彩”,“誉”她为“反腐先锋”;有人想为她送匾,称她为“坑夫模范”。已经掉到坑里的“严书记”,自然也少不了被指指点点。然而,几乎没有人关注“严书记女儿”,就是那个叫“严文君”的小女孩儿。

  现在的严文君是什么状态?她还在那所幼儿园吗?她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是什么反应?虽然未经考证,却也不难想像。自从“出事”之后,她可能就没有再见到书记爸爸了,一向飞扬跋扈的夫人妈妈变得垂头丧气。以前所到之处都是笑脸相迎,现在看到的却都是异样的目光。她可能被关在了家里,没人跟她说具体的原因,但她肯定感觉到了变化。她已经熟悉且习惯的世界崩塌了,她再也找不到“公主”的感觉,她不明就里,她张皇失措……

  落差之大,形同云泥。成年人都难以承受,六七岁的孩子情何以堪?!每思及此,就不由得为她担心。

  不能说她是“无辜”的,毕竟变故是因她“打人”而起;但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而且是一个幼女,怎么就养成了打人的习惯?难道是天生的乖张吗?追根溯源,人们不得不把目光再次转向她的母亲——严夫人!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因为人与母亲接触的最早,相处的时间最长。

  更重要的是,在最具决定性的人生阶段,也就是7岁之前,人的大多数时间都是与母亲在一起。古代没有公共的幼儿园或托儿所,自不待言;即使是当今有了幼儿园及亲子园,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也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具体到严书记一家更是如此,因为书记都是“日理万机”,根本无暇顾及孩子。

  模仿产生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也就是说,人的一生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走路、说话、吃饭、穿衣,无不是“有样学样”。那么,模仿谁呢?当然首先是母亲,因为每天睁开眼睛首先看到的是母亲,相处时间最长的也是母亲。母亲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孩子的行为习惯乃至性格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

  桑枝要小弯,孩子须早教。“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理论认为,0至7岁是模仿的敏感期和关键期。这个年龄阶段,行为主要是模仿,重复的次数多了,就会形成习惯。显而易见,严文君的任性就是从她母亲那儿学来的。你看,严公主一语不合就要打人,严夫人一言既出就要开人——母女二人,何其相似!其母“坑夫”又“坑女”,贻笑世人,已不足惜;只是小小的文君,懵懵懂懂就被母所误,实在可怜!

  “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颜徵在带着年幼的孔子迁居曲阜……史上关于家教的经典掌故,母亲都是主角。生儿育女,惟母为大。育儿绝非儿戏,每一位母亲都要清楚自己肩负的重任!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