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购票APP“免密支付”风险

2018年01月16日 11:32   来源:东方网   杨玉龙

  春运大幕拉开,手机购票因便利快捷受到越来越多用户青睐。近日,有消费者发现,在一些购票APP上购买机票时,只填写一个手机短信验证码就可以完成交易。这种“无主动授权、无醒目提示、无支付密码”的“三无”购票支付方式,遭不少网友吐槽“缺乏安全感”。(1月15日新华网)

  在支付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移动支付已经不再陌生,“小额免密”“闪付”等支付功能也悄然兴起。但是,免密支付方式,看似方便了用户,却埋伏下诸多风险。首当其冲的就是,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盗刷。而且据报道,在各类投诉平台和网络论坛,对此类购票APP“免密支付”的吐槽很多。

  一些用户之所以会被“免密支付”套路,一方面是由于消费者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强行默认勾选授权。比如有的平台,尽管其规则上说明“输入个人信息进行交易即视为向银行或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机构发出指令扣款”,但并未明确告知消费者这个行为无需输入密码。而且,该授权协议已经被平台默认勾选,后续无法再更改。

  另一方面在于消费者太大意。有的只想到“免密支付”带来的便捷性,却忽视了其中的风险;有的是明知道这其中的风险,却不善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还有的是,对于小额存在的盗刷秉持忍忍就算了的心理,等等。这些无疑会纵容“免密支付”风险的发生,而且也为以后的维权设置了诸多障碍。

  实际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根据自己的需求、意向和兴趣,自主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或服务。所以,商家推出支付途径应明确告知消费者,并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而不是利用隐蔽的方式“假意”提醒消费者,或者直接替消费者勾选“默认”,从而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知情权。

  同样,银行机构面对“免密支付”也不能装聋作哑,一方面要加强金融风险警示;另一方面,在开通相关业务时,应向用户征求意见,主动积极履行说明义务,不能单纯以“默认”形式为用户开通某项功能;再者,银行部门也应该明白,“交易免密银行有责”的道理,一旦发生盗刷,给用户造成损失,银行自身也难逃干系。

  毋庸置疑,便捷快速的网上支付方式是未来大势所趋,如何规避其中的风险,却是一道综合考题。这其中,商家的良心,金融机构的尽心,监管部门的用心,用户个人的细心等等,均不能缺失。一言以蔽之,任何一种支付方式,唯有很好地保障用户隐私,并不断优化安全系数等,公众的消费才会真正实现“畅享”。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