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费”是变相索要

2017年11月17日 09:02   来源:北京晨报   赵欧仁

  报载,“家长被劝缴千元‘感恩费’,教育局称将叫停。”日前,一则关于四川雅安市天全县第二初级中学家长被劝缴千元“感恩费”的视频新闻在网上引起热议。记者获悉,当地教育部门和纪委已经介入调查此事,并启动了问责程序。

  截至目前,这笔自愿捐款的“感恩费”,依旧有诸多疑点没有厘清,比如,学校方面表示,这笔钱由学生家长掌握,最终没有到学校账上,而是雅安市教育基金会募集用于县二中的“奖教助学”的资金,第一次捐款大概50万元;而基金会方面则表示,时隔多年来都没有组织人再进行募捐活动,因此校方的捐助活动和基金会没有任何关系,基金会的钱都是用于灾区学校等硬件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

  其实,钱到底去了哪里并不重要,我们甚至完全相信,这些钱的确是给辛辛苦苦为孩子补课的教师所用,但是,即便如此,校方的这种行为依旧值得商榷,因为它违背了自愿的原则,一来,孩子的教育是每个家长都舍得花大力气投资的,以教育为名的任何形式的捐款赞助,都能够“击中”家长脆弱的心;二来,除去睡觉,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都托付给老师,一旦学校有什么类似捐款的倡议,没有哪个家长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在这种重量级并不相符的比较中,家长一方明显处于劣势,对校方的要求无不唯唯诺诺。所以,就算是有一些家长发起“感恩捐助”倡议,但是,更多的家长更可能是被裹挟其中——根据资料显示,天全二中主要集中了全县各乡镇的学生,父母多为农民,或在外务工者的留守孩子,可以想见,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也很难想象他们可以动辄拿出上千元给学校捐款,唯一的目的,只能是为了孩子不被大家看不起。这样的“自愿捐款”,这样的“感恩费”,怎能收的心安理得?

  针对如此情状,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杜绝类似事情再度发生,毕竟,在一个社会里,无论如何教育也不能丧失底线,因为它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影响的是我们的下一代的价值观。

  (作者为清华大学品牌营销专家)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