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规抓住了共享单车乱象的要害,补上了监管的短板,而长假期间在西湖边的“操练”,则证明了新规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这个长假到西湖边走一遭的人可能会发现,人群依然挤破头,管理秩序却提升不少。据本报报道,从湖滨一路走到北山路,一路看到各色单车基本可以做到按规定停放,井然有序,和五一时“挤爆”场面相比,大变样了。
好的秩序当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这背后说起来也没有什么秘密,无非是各种管理手段跟上,政府、企业密切协作,游客自觉性提高。
据悉,西湖景区管委会在长假前就约谈各大共享单车企业,实行“包片到企、责任到人”;属地管理单位和相关执法人员、协管员、保安共同承担服务、规范的监管职责;在核心路段,启用“企业管理者+志愿者”模式,每间隔200米左右,配备3人。同时,在人流量多、单车流量大的地方,加大了清运力度,10余辆清运车随时待命。
有了这么大的管理力度,共享单车再管不好,那真要让人无语了。反过来这也说明,共享单车其实不是管不好,而是缺乏像这样的有效措施。近期,网上出现不少批评共享单车的声音,甚至有人认为,由于城市对共享单车的容纳量有限,决定了这一行业肯定走不远。而事实上,共享单车出现无序投放、乱停放等现象,只是说明政府部门管理滞后、企业运维职责弱化等问题,并不是说共享单车没有市场需求。
此前,因为共享单车是新事物,该怎么管理和监督,各地都没个谱,所以在有的地方难免会出现过于武断的措施。现在,在这么高流量的压力测试下,西湖边共享单车依然经受住了考验,走得稳稳的,这就是共享单车既能够服务好用户也能够规范化管理的最好例证。
或许有人还会说,在西湖边又是长假期间,当然不一样。这话说得也不是没道理,日常要这么管,成本太高了,管理部门和企业恐怕都做不到。不过,这早在杭州有关部门的盘算之内了。不无凑巧,10月9日,杭州正式发布被称为“共享单车新规”的《杭州市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从这一文件就可以看到,西湖景区在长假期间的做法早有“伏笔”,并非心血来潮。
例如,新规规定了共享单车企业运维人员的配备标准为:每投放120辆互联网自行车配备1名运营维护人员。不过,新规也为共享单车的技术升级预留了空间,比如采取“电子围栏”等技术手段管理车辆停放并取得成效的,可适当降低运维人员配比。新规还指出,管理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节假日等特定时段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引导共享单车经营者有序投放车辆。
由此可见,杭州新规抓住了共享单车乱象的要害,补上了监管的短板,而长假期间在西湖边的“操练”,则证明了新规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共享单车是好东西,但缺乏规范的共享单车,就可能变成脱轨的“飞车”。在各地仍为共享单车乱象感到忧心忡忡之际,呼之欲出的杭州经验,或可为各地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样本。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