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正视“相亲价目表”背后的阶层下滑焦虑

2017年07月14日 14: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最近,因为一份“相亲价目表”,北京的“白发相亲角”引来关注。在中山公园、天坛公园,许多父母凑在一起,帮儿女择偶。在此过程中,相亲条件被分解为户籍、房产、学历、收入、家庭背景等一项项指标。

  “相亲价目表”是残酷实情

  社会学“价值交换理论”也认为,婚姻的缔结是一种利益交换。这种看法似乎功利了点,不过要承认的是,真实世界可能更为残酷。首先,如果真的在经济条件、社会阶层、文化背景、志趣爱好上有较大差异,恐怕很难有什么交集,人们表面上选择自由婚姻,但选择范围通常是身边的那些圈子;其二,费孝通讲过,“高度的契合不易凭空得来,只能在相近的教育和人生经验中获得。”那些出身和人生经验完全不同的人,是否会碰出爱情的火花,我看也要打个问号。现实中,爱情被婚姻打败的例子不胜其数。谈恋爱可以不管那么多,婚姻却是柴米油盐地过日子。再轰轰烈烈的爱情,终究要回到滚滚红尘里去,这也许就是“相亲价目表”存在的原因吧。【详细

  “相亲价目表”婚姻焦虑的背后是阶层下滑焦虑

  有网友调侃,现在一线城市随便两家联姻,都堪比千万级资产的企业并购整合。作为资产所有者的家长,当没有能力通过个人努力使财富继续增值的时候,其目标自然变成用尽一切经验,让已有的财富不要丢失或者缩水。在相亲市场上,就呈现为尽力把“外来的因素”以自己的经验和熟悉的方式控制住,严防一切可能出现的风险。【详细

  从深层次角度说,中国式相亲鄙视链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阶层下滑的担忧和焦虑。在靠奋斗实现向上流动机会越来越小的现实环境下,选择门当户对或者找比自己更高阶层的婚姻,这是避免阶层下滑的重要保障手段。【详细

  有人总结,“50年代选英雄,60年代找贫农,70年代奔军营,80年代求高知”,从中可以看出,婚嫁的标准变动不居,与整个社会的变化息息相关。思考父母心中“相亲价目表”的同时,也不妨想一想这份价目表背后社会心态、社会价值的问题。【详细

  别让婚姻成了“价目表”

  婚姻无法回避物质基础,但更不能缺失爱情基座。从趋势来看,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研究认为,在现代化过程中,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人们通过婚姻保持和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动机就逐渐下降,以爱情为基础、跨越社会阶层的婚姻就开始增长。而从微观来看,“白发相亲角”人气很旺,成功率却很低。有研究表明,上海的“白发相亲角”的成功率不足1%。可见,对于婚姻,对于家庭,更多仍是感情的考虑、“三观”的契合,这才是婚姻和睦、家庭幸福的稳定基座。随着中国社会愈发走向成熟,因爱结合的婚姻,更会是主流的婚姻价值。【详细

  在婚姻关系中,要求门当户对不是原罪,没有爱情基础的门当户对才是问题。步步精心计算,患得患失,往往误了他人也害了自己。社会资源分配的既得利益者固然有能力任性,但是弱势者和中下阶层也不必委曲求全。你坐在宝马车里可能会哭,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也可能笑得灿烂。局限在自己的狭小格局里,逢迎某些一时一地的社会价值观,不仅无趣,而且无能。【详细

  微言大义:

  @夏丶子林:结婚成本高!

  @二七1967:现实的广大中产人群,既存在上升的焦虑,更存在害怕阶层坠落的担忧甚至恐惧,阶层联姻成为防止阶层下滑的一种方式。

  @善恶图:组织上不给派媳妇了,好失落。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曾看过一个段子,探讨幸福婚姻秘诀:“找一个好人,自己做一个好人。”如果做不到这两点,那就做到“在容忍中帮助,帮助不好仍然得容忍”等四点。如果这四点也做不到,就需要做到“不同时发脾气;除非有紧急事件,否则不要大声吼叫”等十六条……段子虽然有鸡汤之嫌,但其实也道出了婚姻幸福的关键并不全在物质。物质是基础,但不能将其作为最关键的标准而忽视了婚姻的主体——人之间的契合性。毕竟,婚姻不是保险箱,社会在进步,离婚率也在上升啊!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