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土壤”造就了“奇葩乞讨”?

2017年05月31日 07:36   来源:红网   史俊逸

  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获悉,上海街头出现一种新的乞讨方式,乞讨者专挑奔驰、宝马等豪车下手,趁汽车等待红灯的时机,趴上其引擎盖,以掰断雨刮器的手段向过往司机强行索要钱财。(5月30日澎湃新闻网)

  世间事,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为了钱财,这些所谓的“乞讨者”可称得上“无所不用其极”。可偏偏这种近乎于“勒索”的行为,还能屡屡得手——据报道,1992年出生的牛某,自小学二年级便辍学在家,无所事事。2015年4月曾以该方式在北京作案并被判刑。去年12月刑满释放后,他从北京来到上海打工。由于一直没能找到工作,又重操旧业。被抓后牛某供述,他“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一天大概能乞讨到100到200元”。

  这不得不让人反思,究竟是谁在背后纵容?

  首先来看,司机的纵容是主因。长久以来,我国社会都有“舍财消灾”“吃亏是福”的说法,在路途中遇到“奇葩乞讨”,司机第一时间想到的或许就是“给钱打发了事”,反正100块钱也不算多。正是基于这种纵容,让“乞讨者”在“零成本、高效益”中尝到了“甜头”,变本加厉。

  其次,家庭的纵容恐怕也是一个原因。对于“乞讨者”的家庭背景,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一个身体健康、具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不思进取,只想“捞偏门”,这本身就证明了家庭教育、家庭关爱的“缺失”,侧面反映出家庭对其不管不顾、不闻不问的纵容,否则,他们又何以一而再地走上“歪路”?

  此外,社会的偏见也是一个原因。不容置疑,在当前社会,大家对服刑人员都存在一定的偏见,从心理上很难接受和宽容他们的“过错”。大多数用工单位在招聘时,往往会把“服过刑”的人纳入“黑名单”,于是,“服过刑”就等同于“难就业”。这无疑是把这类本已“改过自新”的人推向社会的对立面,让他们只能“重操旧业”,可以说社会的偏见间接地纵容了他们“作恶”。

  解决“奇葩乞讨”问题还需标本兼治。一要靠家庭教育和关怀,让他们重新感受家庭的温暖,重拾生活自信;二要靠司机的不纵容、不饶恕,遇此情形,立即报警,对此类不正风气坚决说“不”;三要靠执法部门强化执法打击力度,严惩不贷,让“作恶者”受惩戒,让“不法者”被追责;四要靠社会风气的感化,给刑满释放人员多一些宽容和机会,让他们感受社会公平公正的待遇。人性本善,有清白做人、自食其力的机会,又有谁愿意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