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要决绝也要温情

2017年03月29日 07:40   来源:湖北日报   艾丹

  作为昔日武昌地标的中南大酒店,将连同名字和实体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据悉,湖北省已有20家省属国有“僵尸企业”退出市场,今年还将力争出清最后30家省属国资“僵尸企业”。

  荒废多年的中南大酒店矗立于武昌黄金地段,与中南路的繁华格格不入。名存实亡、死而不倒,是“僵尸企业”的普遍特征。在市场大潮中,企业优胜劣汰本是自然规律,为何一些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可以赖活着?究其原因,这些企业还能靠政府补贴、银行续贷等获得给养,依赖非市场因素生存。与其让这样的“僵尸企业”消耗宝贵的信贷资金、土地房产等资源,不如快刀斩乱麻,腾出宝贵的市场资源和空间。

  果断处置“僵尸企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的必然选择。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再次强调,深入推进去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尽管任务艰巨、矛盾重重,但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得不迈过的坎,拖不得、等不起。

  处置“僵尸企业”带来的阵痛,不仅仅关乎经济领域,更会延伸到社会领域。除了资产、债务这些基本因素之外,企业人员如何妥善安置乃重中之重。每一个岗位背后,都牵系着一个家庭的生计。拔掉“僵尸企业”的“输氧管”,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须,但不能因为企业被处置了,就让失去岗位的职工自生自灭。与处置“僵尸企业”的果断对应的,是对转岗职工的温情关怀,妥善安置。

  如何让这些企业的职工,在新旧动能转换中重新找到职业方位,关系到群众的冷暖,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去产能必须安置好职工,中央财政专项奖补资金要及时拨付,地方和企业要落实相关资金与措施,确保分流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好社会托底工作,一点儿不比去产能本身的任务轻。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