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改顺应潮流,一些细节仍需再打磨

2017年03月24日 07:29   来源:光明网   郑山海

  据报道,3月22日下午,北京市发布公立医疗机构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4月8日起,所有在京公立医疗机构将实施新的政策。

  新的政策其实有两个亮点,一个是取消公立医疗机构15%的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另一个是设立医事服务费,提高中医、护理、手术等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让医生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也就是说,新的政策意味着北京的公立医院即将告别备受诟病的以药养医体系,医院的经营状况不再与患者的药费挂钩,这对于遏制不合理处方无疑具有釜底抽薪的作用。与此同时,医生的劳动可以不再绑定在药费或者检查费上面,医务人员将有更多的机会体会到自己是凭本事而不是靠药品或设备在挣钱。对于患者而言,今后遭遇到的不合理用药将有望大幅降低,不但减少了服用那些没什么用处药物的机会,还能省出这方面的支出,再加上取消药品加成及阳光采购带来的药价走低,患者今后的用药成本有望大幅降低。

  所以,从医患的角度,北京的医改措施都有积极的意义。事实上,这些措施也是大多数国家实际采取的方法,代表者普遍潮流。但是,潮流虽然需要顺应,在新医改政策真正落地之后,是不是能让各个方面都能满意,却还有一些值得琢磨的地方。

  首先就是在新的价格体系下,能不能真正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呢?不管是普通门诊的50元还是主任医师的100元,相比于过去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这样的价格体系中,一名医生在现有的劳动强度下,究竟能获得多少劳动报酬,与医院该如何分成,似乎还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而各家医院在被“割去”药品加成这一块收入后,能不能维持健康的财务状况,也不是特别明晰。如果真有一些医院因为政策调整出现了收入的大幅下滑,政府有没有相应的补偿机制更是直接关系很多医务人员切身利益的大问题。

  与此同时,患者是不是都满意也需要讨论。因为在新的价格制度中,患者的药费会大幅下降,但在北京,患者大量的药费都由医保负担,所以,很多患者在这方面的感觉倒可能并不明显。相反,医生增加的药事服务费,医保却采取定额负担,患者在这方面的支出会实打实的体现。而这笔费用还发生在诊疗活动前,有时会可能让患者产生“入门费”的感觉,这又会强化他们对这笔费用增加的敏感性,加之为技术服务支付费用,也不符合一些人的理念,这就可能导致这部分患者因为医事服务费而对诊疗过程产生更高的要求,这会不会成为新的医患矛盾的引爆点,显然值得关注。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新的医改政策也肯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有问题并不可怕,只要目标明确,未雨绸缪,北京的医改一定会成为医改的成功样板。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