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培育不妨请技术来帮忙

2017年03月20日 07:18   来源:武汉晚报   杨京

  此前,北京天坛公园游客过度使用厕纸的现象曾引发关注。最近,为规范游客使用厕纸,天坛公园试点使用“人脸识别厕纸机”,识别人脸后,自动出纸。天坛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机器仍在试点阶段。试点结束后,将根据实际效果考虑是否进一步推广。

  报道中称,“刷脸取纸”的原理在于,对同一个人取用厕纸的数量进行限制,同时还设计了一定的时间间隔,意在规避个别人反复取纸或大量取纸的行为。从技术上说,这样的设备有望起到减少厕纸浪费的作用。不过,其更大的作用,还在于对个体行为的规制和引导。

  应该承认,类似设备能够起到的作用可能并不完全符合经济理性。厕纸本身只是廉价的消耗品,即使出现一定范围内的浪费,实际经济损失也着实比较有限。而这样的设备本身就有点“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意味。如果再考虑安装、使用以及维保等一系列成本,一笔账算下来是否划算,其实并不好说。

  从这个角度来看,类似设备的使用,应该跳脱一般意义上的成本观念,从经济因素之外进行考量。

  设身处地地想,那些大量取用厕纸的人,很多并非存心要破坏规则,而是因为形成了贪小便宜和私自占有公共资源的行为惯性,而根本不觉得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这样的设备本身就是一种表态,即告诉公众浪费厕纸是公德有缺的行为,形成提醒和规劝作用。

  另一方面,这种设备还能够提高“浪费”行为的成本,即从过去的举手之劳,变成需要付出额外的时间精力,以及面对更强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人们的行为自然有望得到规范。另外,“刷脸取纸”还有利于形成一种共同遵守道德规范的秩序感,避免在“我不拿,人家也会拿”的心理下,造成泛滥蔓延现象。

  这个道理有点类似自助餐厅。为了避免浪费食物,某些餐厅会事先告知,剩余食物较多的顾客需要额外缴纳一定的费用。餐厅本意并不在借此牟利,而在于告知食客,浪费食物是不对的行为,而且需要付出代价。

  对于不文明现象,对于道德素质方面的反思是必要的。不过,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也需要时间。在此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辅助引导,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应该相信,随着公众道德素质的上升,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人脸识别厕纸机”退出的那天。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