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未到人先去”促请“执行”快跑

2016年12月29日 11:46   来源:南方网   斯涵涵

  90后的王雪,刚步入社会,便遇到了不讲诚信的“东家”,不签劳动合同不说,干的一年里工资发放多次迟延,在辞职后她的工资仍未结清。 虽然经劳动仲裁调解,她获得对方5000元补偿金,然而直到她病故前仍没拿到手。28日,记者从中原法院获悉,该院执行法官苑野几经努力,帮王雪追回来这笔5000块钱,交到其父母手中。 (12月28日中国新闻网)

  5000元,在一些老板看来不足为意,但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王雪来说却是颇费波折,先是多次迟延发放工资,直至辞职仍未结清,后又经过劳动仲裁法院调解,才得到了赔偿,但直到她病故前仍未到位。“赔偿未到人先去”,令人唏嘘。

  事实上,从王雪到执行,也不过只几个月的时间,且被执行人文化公司已停业,公司账上没有一分钱,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若被执行人拒不执行,按照现行法律程序,这笔案值不大的赔偿款不知道要拖到何时。经执行法官耐心细致的沟通,告知王雪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才说服被执行人个人出钱了解此事。从某种角度上说,执行法官是打出情感牌才顺利结清此案。

  其实,像王雪这样拖欠员工工资、不付社会保险费、以各种理由扣除工资奖金的企业不少。在最难就业年的大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想找一份不错的工作很难,劳动者和企业双方的力量悬殊也决定了普通员工在被拖欠工资时的无奈与隐忍,企业管理者利用资本优势,利用各种理由随意拖欠员工工资,即便在法院依法判决后,也可以“一关了之”逃避执行,让员工无可奈何。

  与“跳楼讨薪”、“娃娃讨薪”一样,“赔偿未到人先去”不过是“激情讨薪”的另类悲情版本,如此才能引起关注。尽管恶意拖欠工资罪已经入刑,尽管法院已经严肃宣判,但工资支付机制及其他法律法规在一些人眼里依旧是一纸空文。此起彼伏的讨薪方式凸显出劳动者那种无奈感和无力感,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

  虽然在法官的帮助下,王雪父母终于拿到迟到的赔偿,但若非王雪去世,法官多番劝诫,这笔5000元的赔偿款极可能也隐没在执行难的卷宗中无声无息。众所周知,执行难,是困扰着人民法院工作,并引起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老问题,被执行人逃避执行、抗拒执行,被执行人难找、财产难查的问题长期以来还没有根本性改变。案件判决到执行到位往往要耗费很长时间,很多当事人因承担不起执行难的成本,有的长期等候,有的冲动蛮干,还有的无奈打折或放弃……执行难让法律判决悬于纸面,严重损害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削弱了法律威慑力。

  “赔偿未到人先去”促请法律快跑。执行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对抗性强、社会影响大的专业性工作。今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纲要》,为解决执行难订出时间表。有关部门要转变执行理念,创新执行机制,确保执行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拓宽执行渠道,如发布“限高令”“限飞令”及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促使被执行人慑于压力主动履行生效裁判;要加大强制惩戒范围,有效落实执行信息化建设成果,不断加强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大失信被执行人的违法成本与代价,严厉查处侵犯劳动者权益的不规范行为,督促改进,维护普通劳动者的工作权利和人格尊严;而社会各界也要大力支持,努力营造社会化执行大格局,让恶意拖欠、瞒天过海拒不执行法律判决、漠视法律与诚信道德的老赖无立足之地。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