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实名“黑卡”销售依旧暴露多重漏洞

2016年12月09日 09:39   来源:光明网   堂吉伟德

  记者调查发现,电话“黑卡”销售更隐秘,出现了新的套路。原本30元一张的170/171号段电话卡已经消失,但150元至200元一张的已“实名”手机卡仍在销售。由身份证卖家、实名卡卖家、养卡人、套现者等多个群体构成的黑色产业链依旧在运行。(12月8日《新京报》)

  山东女孩徐玉玉事件,促成国家工信部出台了“史上最严”的手机实名制,也让虚拟运营商170、171手机号段大受到限制。不过,一纸实名制的限定,并没有给违法者带来技术上的考验,以实名注册的手机卡,依然在网上公然叫买,强大而自成体系的产业链条,依然在正常的发挥作用。较之于虚拟号而言,这些经过了实名制过滤的号码,往往更具欺骗性。最主要的是,已然涨价的手机“实名制黑卡”,暴露出多重监管上的漏洞。

  一是身份证管理还有极大的改进空间。2016年9月,河南省商丘市一名初中体育老师却因身份证丢失,被人拿去冒名创办了一家企业,结果欠下59万元的巨额债务,并被债权人告上法庭。身份证遗失或者被盗,被冒用而带来巨大损失,已成为公众权利之痛和治理之难。从调查的情况看,违法分子可以拿出大量的身份证,并信誓旦旦承诺其真实性和有效性,足以证明在身份证的管理上,存在着体系性的问题。并非简单建一个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系统就能全面化解。身份证本身是一个工具,如何让这个工具保持唯一性,做到人证相符,就需要核查机制作为基础。身份证被盗用、冒用,本身就说明核查机制失灵。

  二是相关机构的审查机制没有发的作用。身份证再实,若是审查者没有发挥作用,其也就会成为摆设。反之,身份信再虚,若是审查环节发挥了作用,其在第一时间就会显露原形。手机号码实名信息制度的实施,最核心和最关键之处,就在于做到人证一致的核实,在使用环节上把好关,从技术上堵死身份证被盗用和被冒用的空间。不过从实际情况看,无论是金融贷款,还是手机号码实名登记,大量“实名制黑卡”的存在,本身就说明审查环节未能发挥作用,给各种灰色或者黑色行为的滋生蔓延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空间。若不能采取责任倒查的方式,厘清审查环节的责任,让相关人员为此付出代价,那么手机号码实名制的作用就会失灵。

  三是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待补强。电话“黑卡”行为在网络之上大其道,从技术上讲并不难处理。时下信息畅通而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极为广泛,有些已被坊间所熟知和掌握,对相关机构来说更为容易,何以未能被有效遏制,与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有着直接的关联。讽刺的是,一些销售“黑卡”的电话,以小广告的方式遍布城乡,成为环境综合治理的一大隐患,如此带的挑衅性质的行为,是对监管力度偏弱最直观的映衬。也只有加大打击力度,让显露于形的行为,受到无遗漏的打击,才能树立法律的权威并让违法者有所敬畏。

  手机号码实名制,解决了“如何做”的问题,不过“谁来做”和“做得怎么样”的问题,更值得探讨与追问,也是当前最亟待解决的课题。对症下药,则需要采取综合施治和多管齐下的方式,最终的出路,还得围绕落实责任这个核心要件,来安排制度和落实举措。唯有补齐监督与管理上的漏洞,才能让实名制的制度安排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