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荒”顶岗教师需要更多激励与身份认同

2016年10月28日 09:17   来源:南方网   

  今年年初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年底迎来了“二宝”生育高峰期。目前,福建厦门市不少学校出现因老师休产假而导致人手短缺现象。一些学校的校长半开玩笑道:一听到女教师来请产假,恭喜刚出口,一回头头就大,得开始张罗代课老师。(10月27日《海峡导报》)

  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全面二孩”不可避免会深刻地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女教师比较集中的中小学,“教师荒”带来了学校对定岗教师的需求。尽管用工方式灵活、便利,“短工化”却带来定岗教师缺乏归属感、家长担忧拉低教学质量等问题,需要在制度设计上多一些“未雨绸缪”。

  能够出现“教师荒”的学校,无疑是让很多人羡慕的。在理想的图景里,生育成本应该社会化,“要二胎”理直气壮。然而,一些用人单位却在利益的驱动下,想方设法地阻扰女职工生育权利的“落地”。即使是一些拥有正式编制的女教师,也会遭遇“排队怀孕”的滑稽与荒诞。就此而言,那些出现“教师荒”的学校,恰恰彰显了女性权益保护,需要给予点赞。

  这是一种尴尬的现实,这是一种纠结的处境。生育下一代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事情,也是女性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女性生育下一代的意义,绝不低于职业女性对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贡献。女教师既要扮演“生二胎”的妈妈角色,也要扮演教书育人的教师角色,难免会出现角色冲突;教师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出现“教师荒”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

  与编内教师相比,顶岗教师沦为某种意义上的临时工,在薪酬待遇、身份认同上存在着心理落差和相对剥夺感。应届毕业生是顶岗主力,如何激发这些年轻人的活力,让他们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一是短期的“钱景”,在同工同酬上多下功夫;二是长期的“前景”,为这些年轻人提供更多“留下来”的机会和渠道。

  一个旨在让“劳动更有价值,劳动者更有尊严”的社会,顶岗教师应该实现体面劳动。善待顶岗教师,既能缓解“教师荒”,也能为学校储备优秀人才。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顶岗教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过渡的缓冲地带;当他们积累了足够的教学经验,在就业市场无疑更具竞争力。事实上,身份标签并不等同于角色扮演,比在编老师教学质量更高的顶岗教师大有人在。

  二孩政策带来的“教师荒”,将在一定时期内客观存在,这就要求学校给予顶岗教师更多的激励与身份认同。对于学校来讲,不能只将顶岗教师当成代替编内教师干活的工具,而是要尊重和回应他们的利益诉求,将“钱景”与“前景”有机结合起来。当顶岗教师人尽其才,教育质量才有保障。(南方网 杨朝清)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