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网络影响力评价:堪称成功探索 期待“更上层楼”

2016年10月19日 08:36   来源:光明日报   黄晋鸿

  编者按

  “中国智库网络影响力”系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一项智库影响力评价。7月12日,双方在光明日报社联合发布的《中国智库网络影响力评价报告》,获得业界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关于排名科学性的热烈讨论。

  任何科研创新,既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更要有欢迎批评的勇气。在众多反馈中,山东社会科学院黄晋鸿的文章既肯定了智库网络影响力排名的积极作用与重要贡献,也提出了进一步改进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意见建议。本版重点推出,希望借此鼓励学术争鸣、激发深入思考,在广大读者的推动下努力提升智库评价总体水平,助推智库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的。智库的网络影响力已成为衡量智库社会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今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在科研评价机制、人才评价考核方式方面指明了方向,要求基础研究人才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突出市场评价,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强调社会评价。人才是智库建设的核心资源。光明日报、南京大学发挥各自优势,以科学方法评价智库网络影响力,正是深入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对研究机构进行社会化、市场化评价的一种有益探索。

  智库在网络世界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智库网络影响力评价报告》,是国内首个综合性智库网络影响力评价体系。排名结果在光明日报和光明网等众多媒体上公布,此举本身即是智库机构借助主流媒体和互联网,提升自身网络影响力的一大举措。

  通观报告,有如下亮点:

  指明了网络时代智库网络影响力的重要性。中办国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首次明确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具备的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功能。在我国大多数智库的自我评价中,侧重于咨政建言、理论创新的权重,但是对智库的社会影响力、网络影响力重视不够。此次光明日报公布智库网络影响力排名,指明了在网络时代智库网络影响力的重要性,对于引导大多数智库扭转“唯上”倾向,增加对自身发挥社会效用、产生线上线下广泛影响的重视具有建设性意义。

  构建了易于量化操作的网络影响力评价模型。此次光明日报公布的智库网络影响力评价模型,对以往的链接分析法进行了优化,构建了由智库的网络资源指标、网络传播能力指标和网络交流能力指标组成的RSC三维“雪球”评价模型,且在每一项指标的设计上,侧重了“资源”导向,体现了倡导“学术功底”“学术产出”的倾向性和引导性。在数据的获得方法上,综合运用了多种检索工具,力求实现数据采集的丰富性。该报告还通过“新媒体指数平台”增加了社会化媒体数据部分,并在网络资源指标、网络传播能力指标中引入了“社交媒体”数据,力求使研究结果更贴近网络实际。

  引领智库评价研究工作更深入、更细化。目前,我国处在走向数量型智库大国时期。与之相应,对智库评价的相关研究也日渐增多。继2014年上海社会科学院首次公布《中国智库报告》,对国内智库进行综合排名后,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发布了几份智库排名报告,从学术影响力、政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光明日报公布的智库网络影响力排名,将网络影响力作为一项单独的影响力指标,为智库评价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并实现了评价方法由主观定性向客观定量的转变,有助于引领智库评价研究工作更深入、更细化,获得更贴合实际的评价结果。

  评价排名:如何更具科学性

  科学评价智库的网络影响力,关键在于确立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诚然,无论设计者们制定了多么理想的评价公式、多么复杂的评价指标,邀集了多么广泛的评审专家,智库评价排名体系也无法做到令每一家智库都满意。特别是,如果评价者将不同类型的智库用一个排名体系统一测算时,更容易出现细节上难以“量体裁衣”的情况。然而,相信通过细化分类、改进指标和精确收集数据,可以让评价结果得到更多人的信服。

  此“数据”非彼“数据”。大数据的有效性在于精准化的数据分类与数据关联。报告依托海量的数据采集,却缺少数据加工工具,从而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数据假象”。比如智库的网络新闻显示度是否对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进行了区分,引用率是否对他人引用与自己引用进行了区分,等等。同时,由于三项指标都设计了文章阅读、转发或引用的权重,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重复计算。科学类的研究本身不像社会热点问题那样引人关注,就会造成以科学研究为主的智库转发率低、排名靠后的情况。另外,由于数据是自动获取的,而不同的搜索引擎或链接检测工具对同一家智库的数据抓取可能出现大相径庭的情况,而且受现有技术手段和管理条件的限制,模型中设计的一些数据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在应用模型的过程中所得到的资料、数据、信息,可能是不完整、不精确的。用这些不完整、不准确的信息,即使代入一个非常准确的数学模型,得出的结论也会产生误差。

  避免被模型“绑架”。计量学为我们定量分析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但计量学中的模型是在假设前提下设计的,实际上,事物运行不可能完全符合任何公式或模型,模型中需要的参数也是人们根据经验或参照体系设想的,不可能完全与实际相符。比如,要定量测量智库发表的论文数量是可行的,测量论文的质量却是复杂的,有的综述性文章的被引次数往往会比原创论文更高,因而在模型中可能“质量”较高,但是它并不代表作者的学术成果更高,仅仅是为研究者提供了动态性的研究概论。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误差,需要在参数或工具方面进行优化,并在计算过程中设计纠错环节,以保证数据的严谨性,避免出现名次缺失或排名数量与样本总数不够吻合的情况。

  细化分类、差异化评价。要认识到各个智库的不同特点、不同要求和不同使命,以及基于这种特点的智库在网络世界的表现特点。例如,全国性综合智库与地方性专业智库在资源指标上存在较大差异,经济类智库与文化类智库在公众关注度方面明显不同。有些智库也是教学机构,每年招收的大学生、研究生众多,学生在社交媒体上非常活跃;而有些智库则是单纯的研究机构,可能在社交媒体上不活跃却在大众媒体上曝光率很高。因此,在用同一指标体系评价不同智库时,可以进一步细化指标,设计出更加符合智库特点的计分方法。

  智库自身:提升网络影响力排名有“招数”

  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科研实力是智库网络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按照RSC“雪球”评价模型,智库思想产品的产生数量与被引用、转发、链接的数量,直接决定了智库的网络影响力水平。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例,虽然网络传播能力在68家智库中排在第53位,但由于智库思想产品被引用的指数、社会化媒体发表的文章数、网络显示度等网络资源指标高居第一位,并且智库思想产品被其他网站利用和转发的数量也排名较好,因此在综合网络影响力排名中名列前茅。

  鼓励科研人员在公共媒体、社交媒体上增加“曝光率”。缩小科研人员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一方面要促进开放获取的实现,另一方面,还应大力促进科研成果的“科普”转化。科研论文的传播与发表应该同样重要,科研成果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因此,科研机构需要激励科研人员与公众交流自己的思想,开展广泛的科学传播活动,这也能大幅提高智库的网络资源指标得分。

  增加社交媒体数量。以山东社会科学院为例,可以增加官方认证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山东社科院官方信息和院内研究人员的科研论文。院办杂志、报纸也可以申请微信公众平台。这样可以吸引文章作者和社会科学爱好者以及其他学者关注,增加相关网站转发的可能性,以此来增加R指标(网络资源指标)中社会化媒体的文章数。在网络传播能力方面,可申请官方微博账号,科研人员也可以适当申请微博个人账号,通过和各个媒体微博账号相互关注、积极在微博中发文来增加社会化媒体的文章数,提高S指标(网络传播能力指标)的网络使用因子和社交媒体文章转发率。在网络交流方面,可与社会各大媒体寻求合作,互相定期转载双方网站的文章,在官方网站中除播发本院的科研情况外,还可大量转载本省、全国乃至世界的热点新闻,丰富网站资源,增加C指标(网络交流能力指标)中的网络影响因子和网络使用因子的数值。

  总之,智库网络影响力排名,目的不在排名本身,而在于提升中国新型智库的行业自觉,希望研创者进一步提升其科学性,一方面使互联网用户可以从智库中获得新的思想启发、新的专业观点和大量有效的数据资料;另一方面促使智库利用好互联网工具,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功能,并充分利用互联网世界的智力资源,形成与国家发展相匹配的决策咨询力和国际影响力。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外宣办主任)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