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招商怪现象 需要从源头治理

2016年07月19日 08:05   来源:羊城晚报   王聃

  红旗飞扬,彩球飘飘,礼仪小姐落落大方……在西北某省一场招商会的签约现场,几个项目的签约双方大笔一挥,双手紧紧相握,笑意融融。在场的某市一位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这里头我们市的几个项目,早在半年前就签过约了,如今无非是让老板给个面子,再来捧个场。”记者调查发现,现实中重复签约并不少见。一些地方部门完成招商任务有困难,就把主意打到重复签约上来,企业对此邀约虽不情愿却也不愿得罪人,只好来回跑场。(7月17日人民日报)

  如果不是媒体的调查,大概很少有人能够想到,那些数字看起来光鲜无比的招商成绩背后,竟然还有着重复签约等种种猫腻。所谓重复签约,无非两个目的:一是将签约仪式的气氛捧热,营造一种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景象,造成当地是热门投资地域的假象;二是让数字漂亮,通过媒体宣传,提升政绩。换言之,地方招商中的“重复签约”现象,看似荒诞,但对于某些地方部门而言,却是一场乐于参与且收益颇丰的自欺欺人的游戏。

  如此对照,真正令人莫名惊诧的,或许不是“重复签约”本身的不合逻辑,而是这样一场签约双方都心知肚明的游戏,竟然能够大行其道地进行。一些地方部门毫不脸红地重复签约,一些企业也碍于面子,派出代表配合举行“隆重”的签约仪式。如此事件重复地在上演,当事人都知道其中的问题,但不仅他们在有默契地进行,且不会有人因此受到现实的约束与惩罚。

  在我看来,要反思地方招商中的“重复签约”乱像,单纯地去指责当事双方意义并不大,更值得审视的是如此行为产生的现实背景。具体说来就是,在不少地方,都把招商引资当成了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甚至招商金额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中。在现实中,唯招商引资的“金额”而论英雄,不但对招商引资具体效果缺少考量,也很少注重招商引资的产生的具体效果。当招商成为压倒一切的事情,当招商总是着眼于数字,就难以避免地会催生出“重复签约”的怪现状。

  追根溯源,隐藏于“重复签约”现象之后的,仍是被无数次提及的虚荣政绩观。顶层设计越来越淡化地方间的GDP排名,但在不少地方,地方经济发展指标仍是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于招商引资行为中,地方政府最应该提供的是良好的地方形象和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继而让投资者看到可持续性经营的可能,如此才能让招商引资的长期效果得以彰显。然而,在虚荣的政绩观驱使下,该注视的大多被忽视,“重复签约”于是成为心照不宣的游戏。

  要让地方招商引资中的“重复签约”现象消失,不可缺少的是一场源头治理。既要适时降低地方政绩考核中的招商引资比例,更要建立起科学的地方招商引资考核体系,从而避免招商引资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中压倒性的任务,也避免招商引资成为“纸面上的数字”。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