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银行不良贷款"双升" "苦口良药"能否下咽

2016年07月18日 13:0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近日介绍,5月末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超过两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15%,分别比年初新增2800多亿元,提高0.16个百分点。且不良贷款高发区正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蔓延。业界普遍认为,银行已进入不良贷款持续“双升”周期。银监会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1%,相较于一季度末的1.75%攀升0.06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也创近七年新高,仅次于2009年一季度末的2.04%。

  不良贷款“双升”并非“经济下行”必然产物

  一般认为,经济持续下行是造成银行业不良率迅速攀升的主要原因,而且难以抗衡。银行和经济高度相关,实体经济调整会在银行端有所体现。当前企业有破产、退出,市场要去产能,这些都是以前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的,现在不存在了,必然体现为银行的不良资产。此外,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台了以4万亿元巨额投资为标志的刺激性政策,致使银行在这一期间,释放了超过10万亿元的巨额信贷投放。货币过快扩张,使得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快速膨胀,银行类信贷业务增长更快。这就造成了金融市场的膨胀和复杂化,也使得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更加复杂。【详细

  不能否认,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投放的大量货币及银行信贷资金大量投放造成的后遗症,正随着经济进入下行周期而日益暴露。特别是实体经济的不景气,致使企业还贷能力下降。也就是说,经济下行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银行不良贷款上升的压力,但这只是一个客观因素,是外因。在同样的大环境下,有些银行的不良贷款反而“双降”,足以证明“经济下行”这个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银行的“风控”和“风控”机制才是关键。一提银行不良贷款“双升”,总有人拿“经济下行”说事,似乎不良贷款“双升”是“经济下行”的产物,这种错误的倾向值得注意。

  目前,银行业的不良贷款还没有触底,风险尚未完全释放。银行业未来利差持续收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和挤压,也会使银行业的经营更加艰难。只有认识到不良贷款“双升”的真正成因,才能探寻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良贷款近年来反弹的共因,在于银行内部缺少成熟的风控文化和激励、问责长效机制;在于不良贷款处置滞后,当然也有银行出于某种目的人为暴露不良贷款的可能。【详细

  银行经营风险须警钟长鸣

  除了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习惯了顺周期经营的银行,漠视经营风险,就会给自己埋下隐患。在新的转型发展期,银行特别要重视一个问题,就是利润当期性与风险滞后性的错配。通俗地说,发放贷款后利润当期就增加,但三年后才会出现风险,五年后不良贷款会增加,七年后会形成损失。这种利润与风险的错配,往往使银行只看到利润而忽视了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风控成为中国银行从业者首先要关注的事项。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的信贷质量。【详细

  相关审计报告也暴露出金融机构违规经营问题未得到较好遏制,部分领域风险管控不到位等问题。存在向手续不完备、资本金不足、贷款申请资料不实等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和项目违规发放贷款,以及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等问题。而部分金融行业工作人员更是将法律法规和工作放置脑后,“得利归自己,亏损归银行”,利用手中管理国家财产的权力套利。

  对此,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加大内部风险管控力度,严格信贷等金融业务流程,扎紧风险篱笆,防止人为导致的不良贷款进一步走高;对于违法违规的工作人员,该处分处分,该开除开除,该起诉起诉,以儆效尤。此外,更应加大有关案件处理信息的公开力度,目前部分金融机构暴露出的问题金额数就以千亿元计,但处理了哪些机构和人员,公开的信息却寥寥无几,与暴露出的金额完全不对应。为了“顾面子”而不惜“捂盖子”,难以震慑金融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实际变相鼓励了金融机构内部的蛀虫。【详细

  降低不良贷款率关键在实体

  研究表明,银行不良率见顶回落,大体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触底回升,实体经济基本面向好;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突破,过剩产能得到实质化解,亏损面得到遏制;三是银行信贷扩张能力得到恢复,银行不良贷款得到快速处置。从目前的经济走势来看,我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问题和矛盾仍然突出,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企业杠杆率仍然高企,银行业不良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的时间还会比较长。【详细

  对于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需要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可采取司法诉讼、打包转让、呆账核销、资产证券化等处置措施,及时盘活信贷资源。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实体经济不发展是银行贷款最大的风险,只有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银行贷款风险才可得到根本性防范。因此,银行应进行积极的风险管理,精准匹配企业真实融资需求,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三农、新兴产业、国家重点产业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银企合力,实现信贷质量稳步提升。【详细】  

  银行强化内部风控清理门户时,要注意不能伤及正常信贷业务。随着坏账率上升,部分银行收紧了信贷政策,导致小微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所反弹。对此,金融机构不应因噎废食,在坚持风控底线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改进信贷服务,使银行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真正需要的地方,积极支持经济转型升级。【详细

  微言大义:

  @你的微信拉黑了我:怪不得现在贷款难……

  @行者永远无疆:这么多不良贷款,有很多都是银行自身造成的。以前玩儿命放,现在玩儿命收。企业资金链一断,最后就看哪家银行成“接盘侠”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诚然,以经济下行为借口,让政策来兜底烂帐,对银行管理者来说或许是更“轻松”的选择,反正家大业大的银行“不能倒、不会倒”。但是,如果因此就放松对风险的管控,忽视对实体经济的扶持,那么,还是那句老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银行这座“庙”是不大可能倒,不过真要出了问题,管理者这些“和尚”是一定跑不了的。遏制不良贷款率快速上升、防范化解相关金融风险的药方其实已经有了,下面就看银行管理者能否咽下加强风控和支持实体这两剂苦口良药了。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