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不能靠口水

2016年07月13日 08:43   来源:长江日报   □凝眸(武汉 职员)

  经过7月5日整夜的倾城雷雨,武汉几乎一片汪洋。那天很多同事出不了门,很多公司停水停电。黑云压城,暴雨如注,我冒雨步行去公司值守。兴国南路、中北路、黄鹂路畅通,连去年7月底下半小时的大雨就积水一塌糊涂的黄鹂路转盘,都一切如常,但市内有些地方却情况严重。部队、公安、水务、志愿者统统行动起来,一场防汛战役,已在城内堤上打响。

  随着汛情的加剧,有人拿德国防洪“神器”和日本下水道说事。好在网络世界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实在看不过眼的旅居德国的“蒸镜子老师”发辟谣帖,德国联邦技术救援署防洪专家弗兰克·阿尔滕布鲁恩也证实,“抗洪神器”造价高(每公里100万欧元)作用有限,关键时刻还是要靠人力和沙袋。

  日本最大的中文新媒体平台“日本窗”也发帖详解东京附近“地下泄洪宫殿”的真实能力以及近年来日本多个大城市被泡的图文资料。这个耗资2300亿日元(按当前汇率折算近150亿人民币),5个巨大的储水池总储水量为67万立方米,要排掉22.5个东湖的水,得昼夜不歇地排166天,妥妥地“看海过元旦”。事实上,7月6日下午停雨后,武汉到晚间10时渍水点就剩下35个,到7日白天,除个别区域,武汉市内交通、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2万年前,云梦大泽形成。楚国先民作为火神祝融的后代,穿越秦岭来到这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向波涛汹涌的河流湖泊要生存之地,延绵千百年,曾光耀世界的楚文明在此诞生。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城市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有破坏环境透支资源的状况,试错、纠错,这就是进步的过程和代价。

  守着大江大湖,湖北人、武汉人可谓看惯风浪。关键时刻历史节点,武汉人对祖先和后代都有过交代,这一次也能搞定。这些天,我遍布全国各地的朋友纷纷慰问,我都嘻嘻哈哈表示感谢。但看到南阳的朋友晒出到湖北抗洪救灾的军车图片的那一刻,心中眼底泛起一阵潮热。“同舟共济”,是性命相托的承诺和行动,飞着口水说片汤话,还是省省吧。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