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示范基地”真的来了!而且是这么快就来了!从年初的“初见端倪”,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写道“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再到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首批选择部分省市的一个区域等地“试点”,“双创示范基地”从提出到落地,速度之快、力度之大,都说明了一件事:“双创”已经到了要迈向更高层次和水平的关键时期。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当前“双创”发展的现状决定的。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为创业提供了诸多可能,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中国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超过一万,看上去“双创”似乎一路高歌猛进。
但“理想”如果不能在“现实”中找到根基,就只能称为是“空想”。国内的“双创”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多少染上了急功近利的“毛病”。比如,目前市面存在的一大批孵化器,还停留在拼地理位置、装修、资源等表层上,大多数孵化器都在提供同质化的场地及服务,这类孵化器更像是地产商而不是孵化器;比如,不少创业者还没想好一个产品,也不知道怎么去解决用户的问题,很多人就是为融资而融资,以获得了多少融资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志;再比如,李克强总理前两天在清华、北大考察期间,提出的各学科科研经费使用制度问题,即便有了“双创”的意愿,但在具体的制度激励方面,目前仍然落后不少等等。
甚至在全国争建孵化器过程中出现了“孵化器太多,创业者不够用了”的乱象,在市场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孵化器争先恐后地抓取创业者及创业项目,这样的恶性竞争,让原本严苛的项目评审变成了走马观花,创业者无需再担心自己的项目是否符合孵化器要求。创业者就像逛街一样去各家孵化器挑选,而不是被选。
所以,在经历了“双创”的“初创期”之后,“双创”也到了要迈入更高层次和水平的“成长期”。而以本次“双创示范基地”设立为标志,“双创”将正式纳入规范、科学发展的范畴中来。
具体来看4月20号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内容,我认为其对于下一阶段的“双创”升级,有着三重重要意义:
首先,开展以全面铺开的试点为标志的系统试验。会议中提到“首批选择部分省市的一个区域,同时选择若干高校和科研院所、已有成效的生产企业、网络平台企业等建设双创示范基地。”与“跨境电商”、“国家级高新区”等多次、少量、逐步放开试点不同,“双创示范基地”的试点从量到设计的范围,都要多出不少。除了数量上的增多之外,在构成的主体上也有变化。除了固定的“部分省市的一个区域”,即政府角色之外,这次的试点,还涉及产学研整套体系,真正从“双创”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同时着手。
同样是在本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谈到设立“双创示范基地”时,特别强调:“双创示范基地的名称中有‘示范’二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以发展新经济,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而这个“示范”从最初开始,就是一项完善的系统试验。
其次,“双创示范基地”试点的设立,是明显、易见的,而 “双创”支撑、配套的政策和制度的完善和试验,则是本次会议提到内容中,容易被人忽略的部分。
李克强总理,对这两者分别用了“面子”和“里子”的说法,他说,“我们这次既然确定了双创示范基地要在一些领域先行先试,那就要把大家切实关心的问题理出来。咱们不能光‘吼一嗓子’,还要有‘金刚钻’。不能光给双创示范基地戴个‘帽子’、铺个‘面子’,还要有实实在在的‘里子’。”
李克强总理提到的“里子”,就是支撑“双创示范基地”落地的配套和机制了。除了会议上提到的“重点围绕简政放权、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成果收益分配和科研经费使用制度、人才流动、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发展分享经济”等之外,还有包括类似于“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金融创新,比如创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及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和完善,比如创业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的健全,比如制定事中事后监管办法等等。通过这些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实现创业的便利化,让创业扶持真正做到可操作、能落地。
第三,“双创示范基地”试点的设立,仍然要以产业园平台为支撑。在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中,提到“鼓励地方探索先行,支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加大改革力度,强化对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扶持,充分发挥四众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本次会议提到试点选择的标准时,特别提到了“已有成效”,而对于大部分省市来说,无论是孵化园还是科技园大都是当地的产业园区重要组成部分。以河南产业集聚区为例,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现代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体系,包括长葛、孟州等地,“双创”已经完全融入到了产业集聚区建设中来。
总之,我国“双创”的热潮和趋势都有了,如何淘汰那些重复性、低门槛、没有技术含量的创新,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同时与产业园等尸体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成了下一阶段“双创”的核心重点。而“双创示范基地”试点的设立,是前往下一阶段迈出的重要和关键的一大步。(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