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实习乱象重在强化校企责任意识

2016年04月22日 15:34   来源:荆楚网   刘传斌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7.5%的受访者认为,职校学生毕业实习中存在学校以实习“捆绑”学生的问题,56.7%受访者发现职业学校在学生实习中充当“包工头”。

  多年来,职校生在实习中成为“廉价劳动力”、专业不对口、企业和学校从中牟利等现象,在很多地方并不鲜见。而职业学校在学生实习中充当“包工头” 的角色,再次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实习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以锻炼工作能力。有专家表示,实习就是职业教育“灵魂”般的东西。实习的过程应该渗透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态度的培养。可现实中,实习的效果却与预期相差甚远,甚至偏离教育方向,引发家长和学生不满。调查中,有学生表示:“几乎是‘混’了十多天,什么都没有学到”。

  本次调查显示:“ 63.8%的受访者认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企业和职业学校‘唯利是图’。”可见,除了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职校(院)和企业责任心的严重缺失更不能忽视。

  实习不是企业和学校牟取利益的手段,而应该是锻炼学生适应社会、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对损害学生利益的学校和企业要加以严惩,斩断顶岗实习乱象背后秘而不宣的利益链条。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学校和企业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实习质量。

  学校必须有完备的实习教学计划,跟学生沟通每一个实习岗位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楚在实习中该收获什么能力。实习教学设计应该实行“全透明”运行,即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透明,让学生参与实习教学课程设计,而不是老师自己决定实习教学的一切。

  因此,学校要在尊重学生的同时,积极探索个性化的实习模式,尽量避免让学生集体上流水线顶岗作业的简单实习模式。应拓宽思路,争取资源,密切与当地企业沟通合作,努力把工厂引进学校,把课堂开进工厂。

  另外,可借鉴国外的做法。规定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才能成为职校的实习基地。让企业和教育部门共同管理职业学校,引导企业更多地参与职业教育,明确自己在职业教育中的社会责任。并通过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让其拥有较高的社会声誉,以激发企业指导学生实习的热情,而不是单纯把学生当员工对待。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