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恨化学”:为何这一次学界如此较真?

2015年12月01日 07:14   来源:新民晚报   何小手

  一则“我们恨化学”的广告最近惹了麻烦,广告主是一家化妆品厂商,其广告词就是“我们恨化学”。北京大学化学院教授周公度认为,这则广告是“反科学”、“破坏化学教育”,要求央视停止播放,并设法补救给化学教育造成的损失。24日,中国化学会也向央视发函,指出该广告涉嫌构成虚假广告,要求央视公开道歉并消除影响。

  一则广告受到学界的批评,后者抱团取暖维护科学尊严,事情影响看起来很大。有评论说教授的批评有上纲上线之嫌,因为的确有不少化学制品对人的健康产生危害,“恨化学”有合理性。日常生活中“恨化学”颇有社会基础,为何这一次学界如此较真?显然,这不仅涉及到所谓的真相,批评者之所以“上纲上线”,主要因为“恨化学”的成见是以广告的形式表达,是有宣传意义的行为,而且是在影响巨大的媒体上做这种宣传。

  广告本身具有媒介的作用,传播过程不仅在推销产品,对它所涉及的观念和知识也有推广效应。一则广告会把有关化学的误解放大,这不仅对于其他化学制品厂商不公平,对于学界也会构成冲击。而站在这家化妆品厂商的角度看,之所以做出“恨化学”的表态,这背后显然有自身利益和社会心理的考虑:在绿色产品渐成时尚的今天,化学制品引发了很多消费者的忧虑,厂商做出的表态无疑在迎合这种社会心理。当然,除了迎合,厂商此举还有说服的效应,通过“科普”的方式吸引那些潜在的消费者,一个消费者可能因为看到这样的广告而有了“恨化学”的观念,继而选择那些所谓“纯天然”的化妆品。

  厂商和消费者借助广告相互吸引,从纯粹商业的角度看无可厚非,只是,在强调话语权,信息快速流动媒介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民众观念受到各种杂音的影响。互联网上许多“成见”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譬如转基因产品,网民的反对声音一直很大,为何如此?分析不难发现,除了它是一种新鲜事物,学界对它也充满争议外,广告的灌输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自转基因产品争议出现以来,很多厂商在做广告时都说明产品非转基因,其中不少都把它作为一个大的卖点来宣传。在尚未有明确答案的情况下,这种广告影响了很多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态度,强化了担忧,可谓是广告影响消费观念的典型。

  广告宣传与民众观念彼此影响,对于消费者来说,相信科学或者有其他想法,当然可以自由选择,但对于媒介来说,显然不能简单因为“恨化学”有社会心理基础而做出这类宣传。大概看到广告对消费者观念的影响,今年农业部专门下发文件,禁止宣传“非转基因更安全”等广告词,如今出现“我们恨化学”广告,这与“非转基因更安全”有着相似之处,学界的反应在意料之中。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