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夫妇”也是你随便叫的吗?

2015年10月27日 09:12   来源:新民晚报   

  最近买到了一本研究画家黄胄的书,在由五段话组成的后记中,作者的后四段都是向他人致谢的。每读一段,我心里就“咯噔”一下,因为,作者的表述实在不礼貌,用一句俗话叫“太不懂事了”。

  在第二段的开头,作者写道:“首先要感谢王世襄夫妇。他们对我非常好,每次有问题去电话想当面请教时,他们就说,过来吧,没事。”“王世襄夫妇”,这话也太刺激了。作者是一名“70后”,比王世襄先生和夫人袁荃猷先生晚出生将近六十年!对比自己年长一个甲子的两位老先生直呼其名,难道不是太过分了吗?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对自己导师的称谓。按理说,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除了作者本人,付出心血最多的就是导师了。遗憾的是,作者不仅没有在向导师致谢方面专门花费笔墨,而且一上来就是“其三要感谢我的导师某某某”,连最最基本的“老师”、“先生”、“教授”这样的后缀都一概省去,难道作者觉得这样顺口吗?真不知道,假如作者的导师看到这句致谢话,该作何感想。

  在中国,称谓有许多讲究,清代的学者梁章钜就编撰过一本《称谓录》。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过于客套的称谓已经过时了,但是,这并不等于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可以不讲基本的礼貌。尤其是读书人,假如连最基本的规矩、礼貌都一无所知,或是一概丢弃,那可就真的是“有知识没文化”了。(刘运峰 刊今日《文汇读书周报》,本报有删节)

(责任编辑:屈波)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