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长地里”何止是令人哭笑不得?

2015年08月20日 14:28   来源:南方网   王征平

  几乎所有大学都会要求学生在暑期投身社会实践,开学初上交一份盖章证明和几千字的实践报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大学生的实践报告已经变了味儿,学生并不“下田地走工矿”,而是在网上请“枪手”代劳。有的学生甚至随意杜撰报告,类似“香蕉长地里”、“小鸡在河面上游泳”这样的漏洞令人哭笑不得。(8月17日《北京晚报》)

  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然而,我们的某些大学生,经过一个暑假的“艰辛努力”却获得了这样的“真知”:长在树上的香蕉必须“从地里挖出来”,趾间无蹼的小鸡也能“在河面上游泳”!如此极富“开创性”的报告,不令人哭笑不得恐怕也确实困难。表面上看,这些报告的撰写者缺乏的是最起码的社会生活常识,实质上,他们缺乏的是天之骄子应有的实践精神和创造潜质。

  适当的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催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或者社区服务并不是高校对在校学生的暑期生活提出的过分要求,全国中小学生几乎都有类似的暑假作业,只不过一般从高中开始学校才要求学生撰写实践报告罢了。按常理,经过十二个寒暑的训练后,社会实践或社区服务之类的假期作业,对于即将投身国家建设大潮的大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然而,暑期即将结束,记者却发现,我们的一些大学生竟然宁愿花钱雇“枪手”代劳,或者宁愿出洋相杜撰,也不愿“下田地走工矿”。如此应付了事,不是缺乏实践精神又能作何解释?

  也许有人会说,大学生适当参加些社会实践没错,但他们的暑期实践应该由他们自主安排,学校越俎代庖、“强制”推动太武断;“香蕉长在地里”尴尬的是高校的家长作风,是崇尚个性的当代大学生对暑期“命题作文”的一种嘲弄。

  事实上,据笔者所知,对于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问题,各高校的要求大多十分宽松,一般可归入“半命题作文”甚至“话题作文”的范畴。不仅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领域,更希望学生真正做到“践于行践于乐”。根据北京大学校团委发布的《2015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招募通知》,北大2015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可供选择的就有“爱国主义教育参访”、“传统文化传承行动”、“区域发展建设调研”、“青年创业创新体验”、“社会实情观察寻访”、“主题青年志愿服务”等六个话题,且每个话题又有三个或四个子题示例。

  然而,我们的部分大学生早已习惯于循规蹈矩,按图索骥,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质早已被禁锢得衰弱不堪,几近枯萎。想想看,即使你不想让自己的暑期生活有多么的“高大上”,你只是想利用假期考考驾照,或者躲进家里做做考研的准备,甚至上上网玩玩电游,你的所作所为不也可以纳入到北大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社会实情观察寻访”的话题么?若能深入挖掘,多方探索,说不定会让你闯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并给人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香蕉长在地里”是当今大学生缺乏实践精神和创造潜质的必然结果。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今天,这一结果的出现又何止是让人哭笑不得?它带给人们的更应是深切的忧虑和揪心的痛!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