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来推动你,大限将至的车改

2015年07月31日 10:58   来源:光明网   堂吉伟德

  7月24日,继陕西与广东之后,湖北省成为全国第三个公布车改方案的省份。当地政府表示,51%的公车将被取消,每年公务交通总支出减少数亿元。去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公务用车改革方案,取消一般干部公务用车,这意味着我国全面公车改革正式启动。经半年推进,今年1月,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已基本完成。按该方案要求,地方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应在今年底前基本完成。然而,目前全国多地公车改革尚未进入实施阶段,仅湖北、陕西、广东三省对外公布了车改方案。(7月30日《新京报》)

  根据中办、国办2014年7月16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应在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中央在规定的时间内基本完成了公车改革,用行动作出了示范,然而地方改革却依旧“观望不动”,全国仅有三省对外公布了车改方案,其他绝大多数地方还没有动作,车改大限将至之下,改革依然难以做到掷地有声。

  虽然公车改革会触及到既得利益,而且改革的难度会越来越大,然而既然改革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并有了全国的统一安排和设计,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就应当不折不扣的完成,才能彰显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否则改革就注定会成为一句空话。“啃硬骨头”的承诺也终将难以兑现,让对此充满期待的公众极度失望,并由此损及政府公信和形象。

  事实上,改革承诺难兑现的情况并不鲜见,很多改革不仅没有取得进步,反而原地踏步或者停滞不前,最明显的现象则是“上动下不动”,中梗阻现象严重且执行力严重受损。八项规定之后,一些地方无视规定存在并以“没有收到文件”作为借口。如何做到令行禁止,让改革自上而下深入推进,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一张满意的答卷,需要在明确责权利的基础上,强化促进和问责机制,才能让改革攻艰达到预期效果。

  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要敢于啃硬骨头。然而,如何推进不仅是项技术活,更是回应公众关切的必然选择。当前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对改革重要性缺乏认识,也不缺少改革的手段和方式,而缺乏如何推进的机制保障和加快落实的制度设计。比如对于已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的改革方案,如何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落实,若不能落实将会承担什么样的代价?只有回答了这两个问题,那么改革才能真正抓地有痕落地有声。

  一方面,要建立具有权威性和公正度的督查和评估机制,强化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力度;另一方面则要加强问责的处理,把责权利真正对等起来。就像成立巡视组反腐一样,对重大改革要进行专项督查,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考核,对业绩优异者要进行奖励,未能如期完成者必须说明理由,并为此承担必要的代价。比如对于未能完成任务的地方,应当按照规定给予问责,而不能任其寻找客观原因和迁就纵容。

2014年,国务院派出8个督察组分赴各地各部门,对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并首次引入了第三方评估机制。第三方评估制度化,彰显了中央政府改革创新管理方式的坚定决心,也为促进和深化改革,确保上下一致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不过,从现实来看,督查和考核制度还要进一步细化,并体现出必要的刚性,使之在推进落实上发挥兜底作用。从这一点来说,如何让羞羞答答的地方公车改革,不再迟滞而推诿,恐怕已成为改革命题中的重中之重。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