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成避暑地是好事

2015年07月17日 07:37   来源:西安晚报   苑广阔

  这几天,济南成了大蒸笼,有凉气的地方成了“风水宝地”。随着越来越多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既能在课本之外学到知识,还有免费的凉爽空间,让家长们觉得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既省钱又省心的寓教于乐方式。记者走访济南多家博物馆和科技馆,发现在参观之外,很多人来此休闲纳凉。(7月16日《济南时报》)

  

  三伏天一到,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正式启动了“烧烤模式”。很多市民发现,在这样的酷暑天气里,与其闷在家里吹风扇和空调,还不如外出寻找一些免费的乘凉避暑之所,比如商场、超市、博物馆、图书馆等等。这些地方到了夏天不但有空调开放,而且还有免费的网络可以使用。尤其是对于图书馆、博物馆这样的文化场所来说,免费开放不说,同时因为属于公共文化场所,不用像在一些商场、超市里,不买东西只乘凉还会遭遇工作人员的白眼,甚至被驱赶。

  于是乎,全国多数城市的图书馆、博物馆在近期都人满为患。而在这些地方的管理方和部分网友来看,这却成了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因为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人,其初衷并不是来阅读图书、学习文化知识和参观博物馆的展品文物,而只是为了乘凉和蹭网。而且人一多,秩序就会有点乱,再加上一些孩子在里面追逐打闹,几乎把图书馆和博物馆变成了休闲娱乐场所。

  但笔者更愿意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以前媒体也多次报道过,全国大部分地方的图书馆、博物馆,即便是免费开放以后仍旧是门可罗雀,很让地方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以及一些文化界人士担忧,因为这不但正好印证了当前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下降的事实,而且也意味着国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疏远,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严重匮乏。尤为令人担忧的是,面对公众对这些文化场所的冷遇,不管是政府、文化部门还是这些场所的管理者,都没有找到什么很好的解决办法。

  所以当酷暑把大家“逼”进了图书馆和博物馆,在我看来正好达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一则,先不管这些前来文化场所的人初衷和目的是什么,至少这些地方的人气有了;二则,从媒体配发的照片可以看到,无所事事的人只是少数,多数人都在参观博物馆里的展品。也就是说,很多人原本是打算乘凉蹭网的,来了以后才发现里面原来这么多好东西,于是也就顺便看看,这不同样也达到了传承人文历史,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吗?三则,很多人如果不是为了乘凉,也许从来都不来图书馆、博物馆,现在因为经常来,也就习惯成了自然,从不来变成了常来,这当然也是我们求之不得的。

  所以,面对酷暑天气图书馆、博物馆的爆棚,我们应该不忧反喜才对。至于说秩序问题,无非就是增加一些人手,加强秩序的维护而已。如果这些地方的人手不够,还可以吸纳一些暑期志愿者参与人流疏导和秩序的维护工作,问题也就解决了。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