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政府新角色

2015年07月06日 06:51   来源:长江日报   蒋哲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出台关于“互联网+”的顶层设计。明确未来三年以及十年的“互联网+”发展目标,提出包括益民服务、便捷交通、普惠金融、协同制造等11项重点行动。这些行动涵盖了制造业、金融等具体产业,也涉及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方面。

  我国处在新旧产业和动能转换时期,“互联网+”是转型的核心动力。过去20多年,互联网经历了爆炸式生长,互联网技术影响了各行各业,但以国家战略推动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全面嫁接,这是首次。以历史眼光看,这是一场国家推动的新技术革命,具有历史开创性。

  国家推动新技术革命,政府必然要主动迎接和适应新技术浪潮,甚至勇立潮头。“互联网+”所带动的经济和社会的升级改造,使整个产业的生态、甚至社会形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手段当然要与此相应。特别是顶层设计之下,互联网的自然生命力被整合为国家力量,服务于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转向,政府作为设计的执行者、推动者,必然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

  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角色改变。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既是管理者,也是各行各业的直接生产经营者;改革开放后,市场化时代到来,政府开始厘清和市场的边界,成为市场秩序维护者、宏观调控者;“互联网+”时代,几乎可以定义为一个新的时代,政府定位面临一次系统性的重新调试。会有什么改变?答案也许是开放的,但一个基本方向已经隐现:政府的职能组织方式要实现数字化。

  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在全世界带来了一场“新公共管理运动”,“互联网+”既是信息化的纵深发展,也几乎是一场全新的新技术革命,可以预言它会催促新的政府理论产生。这是趋势,不可避免,主动迎接和有所准备,是极速抢滩,乃稳抓时势之举。这一次,我们不再是等待和吸收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成果,我们已经主动谋划、顺势而为并站到了历史潮头,看待这一改变,必须有历史的眼光。

  “互联网+”的开放与创新给了政府前所未有的考验。比如全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带来了新型的公共服务概念,从而引发了新的公共服务诉求,政府不仅要协调这些新兴商业模式融入市场的方式,也必须重视模式背后对既有公共服务不满的诉求。社会问题也会以全新的形式出现,政府职能、管理手段不再是简单逐条列举,必须有很多创造性发挥,同时也不逾规矩。

  “互联网+”作为一个对传统模式升级改造的过程,其深化发展势必涉及一些利益格局和管理模式的深度调整。挑战也许会不适应,政府角色转换的过程中的“阵痛”也许不可避免,所以,这时候同样需要拿出改革的毅力。此次出台的《意见》集中发力于放宽市场准入门槛、解除不合理政策束缚、加强公共产品服务、注重风险监管等方面,每一项都针对了当下市场的“痛点”,充分体现了政府深化改革,职能转变的信心和决心。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