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的“梦”如何照进现实

2015年04月14日 09:14   来源:中国网   王振峰

  国家卫计委发言人宋树立日前表示,互联网上涉及医学诊断治疗是不允许开展的,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询。(4月13日 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认知、语音识别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风起云涌,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及创新正深度融合到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当中,“互联网+”已经成为眼下最热的一个词语。不少人甚至认为,“互联网+”之下,互联网医疗有可能颠覆医疗行业。如今,在“互联网+”行动引擎启动之初,国家卫计委为何“紧急刹车”, 发话明确禁止开展互联网医疗诊治呢?

  首先,卫计委对互联网上涉及医学诊断治疗喊“卡”,并只允许开展健康咨询,这个“刹车键” 按得及时!

  我们知道,随着“互联网+”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实施已经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新机遇。紧跟“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原本就热络的互联网相关产业发展如今就更加火热起来了,尤其是互联网医疗市场,可用“火爆”一词来形容。多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普通公众对健康服务的意识及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医疗与互联网的优势结合,使得移动医疗应用的相关领域得到迅猛发展。当前,互联网医疗已经成为投资热门领域,大量资本投入其中;有关移动医疗应用、软硬件结合和移动设备等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投融资规模和增长速度正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网络找医看病”、“ 在线诊断治疗”等“互联网+”医疗行为实施是不是允许开展,已经是摆在现实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果不尽快加以界定,并给出明确的答案,极有可能令互联网医疗市场陷入混乱、无序之中,群众的相关诊疗服务质量也很难得到有效保证。此外,对从事这个种类投资的企业和个人而言,极有可能因导向缺失而“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次,不允许互联网医疗诊治,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属于一种医疗行为。从国外来看,比如美国,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发展和投资更集中在行业的软硬件技术和远程服务方面,比如远程医疗服务,医疗的云数据处理、相应的健康管理软件研发及推广、以及一些康复型可穿戴设备等,以及远程在线教育;此外,还有医药电商等;而对医疗服务应用方面,就相当谨慎。

  另外,诊疗服务的核心是“人”,而且是要求很高且必须具有专业技能的医疗服务人员。未来的互联网医疗诊治,可能会成为一个发展趋势,但眼下可能还不成熟。2001年,当时的卫生部发布的《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里面就规定,医疗卫生信息服务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只能提供医疗卫生信息咨询服务。此中还明确定性“远程医疗”为医疗行为,仅允许合法医疗机构间进行,后来的相关法规也一直延续这个文件精神。去年8月国家卫计委下发的《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还专门就“远程医疗”进行直接定义。

  既然互联网医疗诊治定性为医疗行为,就必须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管理及监管,而目前我们在涉网诊疗这方面法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标准、模式、协同效果及相应政策制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评估,这也是国家卫计委为何禁止开展互联网医疗诊治的一个方面。

  还有,医疗诊治是一个技术含量高、诊断和治疗活动又相当复杂的行为,而我们现有的医疗资源又参差不齐、良莠不分,利用互联网医疗诊治的实践探索与发展的路子可能还很长。假如国家不加以规范和管制,任由其滋生发展,极为可能造成新的医患矛盾,也影响整个医疗健康市场的发展。

  最后,现实“骨感”,并非否认丰满理想。“互联网+”医疗,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也是个划时代、更广的、深层次的发展时势。互联网上涉及医学诊断治疗今天不允许开展,是因为条件还不具备,在技术、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还有待创新和提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也有待摸索和制缮。正如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态的那样,“互联网上其他一些涉及医学诊断治疗是不允许开展的,可以做健康方面的咨询,但是不能开展诊治工作。当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情况在不断出现,我们也要不断完善政策,对这些行为加以规范。”看来,互联网医疗有“梦”,关键是如何更好地照进现实!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