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器私用的“吊唁通知”还是不发为好

2015年03月12日 07:30   来源:红网   雷娜

  9日上午,蚌埠市体育中学的职工收到一条短信称,“周某某副局长岳父离世,办丧地点在合肥市,如有意奔丧而又不便去合肥的同事,速与体校办公室联系,电话:2×××9,请相互转告。周某某电话:138055×××。蚌埠市体育中学办公室。”该短信是体校一财物人员以“蚌埠市体育中学办公室”名义群发的。该人员称,不是强制的。对方还强调:“不是领导授意的。不必大做文章,学校一直这样。(3月11日中国新闻网)

  中国是礼仪之邦,红白大事“随份子”是中国独有的一个传统。亲戚朋友之间以此来拉近距离。以此表达亲情本无可厚非,但若是将人情世故这一套搬到党政机关就有些变了味道。有些领导干部借办红白大事之机大肆敛财,有的下属有意巴结讨好上级便送上大礼,也有的普通干部因为害怕得罪领导而“随大流”。虽然中央八项规定有效遏制了领导干部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的不正之风,但根基深厚的官场文化和官僚主义思想仍暗流涌动,隐形“四风”问题依然不容小觑。

  尽管发短信人员坚称发此短信“不是领导授意的,学校一直这样”,但从职工刘师傅收到短信的态度来看,学校这样的传统似乎只适用于领导干部,否则普通职工不会如此“恼火”。领导的亲属去世,本来应该是个人的私事,却被该校的办公室当成了公事,通过短信的方式通知广大干部职工,并授意可以把“人情”带去,这样的“吊唁通知”有很大敛财的嫌疑,显然违反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作风不正的表现。

  在反腐败斗争和作风建设不断深入的当下,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警惕贪污腐败、失职渎职这样的“大案要案”,也要注意思想上的“小偏差”。也许有人认为给领导随个份子并不是什么大错,人情世故不可避免,但见微知著,如果这样的思想观念不及时纠正,时间长了党员干部的眼里便只有领导没了群众,也会助长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还有可能滋生腐败。

  退一步讲,即便真像学校办公室主任所说的“对所有人都一样,并不是因他是副局长,那怕是一个打扫卫生的,也会全通知,去不去凭自愿。”这样的做法也不可取。婚丧嫁娶本是私事,不应该借用公共资源“广而告之”,通知不通知、去与不去、用不用随份子钱都应该由双方自己决定,如此“吊唁通知”,无疑将自愿变成了被迫,加重了人们的“人情”负担。所以这样的“吊唁通知”以后还是不发为好。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