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贝娜去世"搅动舆论场:道德义愤已经镶嵌在花边上

2015年01月19日 08:07   来源:长江日报   本报评论员 蒋哲

  近日,歌手姚贝娜因病去世。这条消息,让喜爱姚贝娜的人们沉浸悲恸之中,也让公共舆论场掀起一场震动。

  起初,这是一个以头条形式出现的讣告。很多人震惊,并且感伤。但这条消息太不平静,几天来,抒情、嘲讽、批判的浓度越来越厚。公共舆论场,已经开始充斥着道德义愤,既让人意外,也让人感到隐隐不适。

  批判起源于记者的报道方式。姚贝娜离世当晚,其生前经纪公司华谊兄弟音乐指责《深圳晚报》以不正当的方式进入医院拍摄采访,随后一篇名为《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着她的死亡》在社交媒体上流传,质疑聚集在病房外等待姚贝娜消息的记者行为失当。《深圳晚报》18日凌晨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致歉,承认报社记者确曾进入临时手术室拍摄眼角膜手术过程。

  具体分析,当然有记者做出不尊重死者的行为,有违操守。媒体做出回应和道歉,是否满意,读者各有分说。是不是每个记者都在冷血期待?有些是,有些不是。职业伦理问题,可由行业讨论,内心动机的揣度,需要请教心理学家。关爱姚贝娜的人们,可以依然表达他们的悲恸,或者以各自方式送别。如花生命逝去,引来广泛关注,至少有那么多人为她的灵魂默念,这或许算是一种告慰。

  离世的生命,去往无瑕的天地,尘世间,却有太多人假借其名,以自我崇高化的倾向,诋毁、谩骂着对方。很多时候,这个社会习惯性的用道德相互矮化,很多人以洞悉心机、看穿人性的方式介入公共议题,以抒情和愤怒为是非,不知所以。他们像是急切地悼念、默哀,却急不可耐地怒骂。很遗憾,我们都是那个往妓女身上丢石头的人,大脚踩踏着那些凡俗的“罪恶”,感觉到痛快。

  已经分不清这是讣告、娱乐新闻还是什么,可以清楚的是,这是一个获得空前关注的信息,人人都可以插上话的议题,但每当如此,就是人皆圣贤的模样,人性总是被想象得无比肮脏。超量的愤怒,泼向了一个逝者的新闻,该当愤怒之时,却哑口无声。一哄而上式的道德义愤,镶嵌在了花边上,这是让人感到不适的现象。

  其实没有那么多的秃鹫,问题在于,这个社会的愤怒已经失去了严肃的趣味。其实道德义愤,莫不成了另一种消费,嘲讽、批判,变成了一种打哈欠、伸懒腰的方式,成为人们习惯性的公共姿势,甚至惺惺作态。我们的舆论场,不知不觉,建立了一套道德鄙视的链条,大家彼此轻慢,向下之下,早已没有立足的根基,看不见底线。

  如果没有“无情”、“冷血”的字眼作为武器,可能连娱乐的惬意都会不在。如果批判、嘲讽成为更高级的娱乐,一种新的消费方式,那么聚光灯之下,人人随时都可能成为被唾弃的标靶。真诚的哀悼,或者坦诚关注一个重大信息,可能是这个社会、舆论需要重新学习才能习得的“人之常情”。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