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常态,需要的是平常心和辩证法

2014年12月12日 09:33   来源:光明网   吕 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作为中国年度规格最高的经济决策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让国人高度聚焦,更是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吸睛效应。

  放眼全球,美国经济正在复苏中蹒跚前行,欧洲在乌克兰风波和欧债危机中努力寻找下一个落脚点,日本在“安倍经济学”刺激后迷失方向。再看中国的2014年,其经济增长在全球经济增长份额中占比27.8%,对世界贸易的贡献为14%。作为世界最大贸易国,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重要性堪称“超级引擎”。

  也就是今年,一个和中国经济连接紧密的新词汇引来大家关注,那就是“新常态”。在这个经济新关键词背后,是中国经济多层面的展示。11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接着给出新常态更丰富,也更细化的解读。这些概念和思路,对我们认识中国当下和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面对新常态,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答案是平常心。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说到“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平常心不仅是心态,还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辩证法去看到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就好比动力十足的汽车,在奔跑向前的过程中,自然是需要换档运行。如果一直保持在高速运转,这既不符合物理原理,也不是正常的机械机构。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还没有一个经济体可以永远跑出每年接近于10%的增长速度。而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正是基于客观发展规律的“换档”。

  对于这种换档,有些人感到还适应不了,这其中也不乏一些考量。譬如,企业利润和政府财政收入也随之受到影响。但如果用辩证法来推演,会发现利润暂时的摊薄,是经济结构正在调整,它正在运用新的模式和方法,来磨合出未来中国经济的上升通道。

  从投资到消费,从传统过剩行业到新兴经济行业,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中国经济努力地在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中做好加减乘除。这些经济发展新亮点,注定是用一段生长阵痛期来适宜。

  好比老鹰在峭壁上磨砺自己的陈旧羽毛一样,一旦破茧,就是新的振翅。

  再运用辩证法来看我们的新常态,会发现更多的还是收获。譬如,在前三季度就实现了1000万人的就业,服务行业对GDP的贡献率已超60%,而消费增长速度也超过了投资和外贸……这些新常态,让我们更从容地面对刘易斯拐点,也让中等国家收入陷阱的外界猜测成了站不住脚的空谈。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新常态着笔极重的这句话,不仅需要地方政府、企业来认真解读,更是对国人生活息息相关。毕竟客观地说,中国经济新常态,既有国际经济大背景的作用力,也有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力。它如约而至,完成了对旧有经济模式的交接仪式,并继续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而当我们用平常心和辩证法去认识它,适应它,引领它之后,也会笃定一份对中国经济未来的期许。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