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变“认钱”的“潜规则”盛行,弄虚作假走过场司空见惯,一些认证已沦为部分企业自我美化的“假面具”。专家认为,认证机构虽非政府部门,却行使着行政部门的部分职责。(海外网6月17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30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商标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商标法,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不少企业为提高知名度,在广告宣传中大肆使用“驰名商标”,甚至到了滥用的程度。使得好端端的一个词,都被毁了。
如今,“国家认证”又面临着同一命运,认证顾名思义,是由国家认可的相关标准。百姓,看见产品有国家的认可,当然就不会质疑产品的质量,因为国家已经把关了啊。
可事实上,是这样吗?首先,认证机构并非政府部门,只是分担行政部门的部分职责。其次,国家始终没有减少或者减低各种认证的各种数据指标。那么为什么各种认证很容易就被不符合认证标准的产品得到了呢,其中的猫腻就在于,出现了一批熟知认证规则后,来钻空子的中介,黑心中介!
这些中介通过帮人蒙混过关而赚钱!完全不顾及产品质量,企业性质等硬指标。所有准则只有一个,就是钱!
使得认证,成为了给钱就能买到的货物!完全失去了公信力!变成了像“驰名商标”一样,尴尬的存在!
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佛底抽薪,加大对中介的监管力度,控制其业务内容。跟严格的核实办理认真的单位和产品。查找认证机构本身存在的漏洞,使人无漏洞可钻!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