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立勤:对经济波动不必太过担忧

2014年05月14日 07:1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最近,对于我国经济运行走势及其波动,有人表示乐观,也有人表示担忧,有的甚至太过担忧。

  乐观的根据是,一季度经济增长7.4%,处于合理区间。担忧主要在于:经济增速出现了一些波动且逐季走低,去年三季度7.8%、四季度7.7%,今年一季度7.4%;先行指标不理想,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2.0%,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3.7%;一些行业特别是不少企业面临较多困难。

  尽管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形势总体符合宏观调控和发展预期,这是令人欣慰的。关于这点,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的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已经进一步给出了答案。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眼下,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一些困难不容低估。当然,对于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波动,则应正确地看待。

  波动是经济运行的常态,既受投资、消费、外贸,以及货币供应、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也受经济周期的制约。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增长,都不可能是一条直线。以美国为例,去年三季度经济增长4.1%,四季度回落至3.2%,这种小幅度波动,并没有影响其复苏的趋势。但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经济增速从4.8%一路下跌到2009年6月的-3.8%,这就对该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

  由于各个国家的情况不同,划分经济波动幅度大小的标准不尽相同,对于经济波动的承受力也不相同。就我国而言,经济增长出现零点几到一个百分点左右的小幅波动,都可看作合理范围,不必太过担忧;两三个百分点的波动,就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四五个百分点的波动,则应尽量避免。经济大幅波动的危害性极大。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增速从2007年四季度的14.2%陡然下滑至2009年一季度的6.6%,大批企业被迫停产,大量农民工离城返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都受到严重影响。

  现在的情况与2009年不同。我国经济增长已连续8个季度在7.4%至7.9%之间波动,这种小幅波动非但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表明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大为提高。而经济平稳运行恰恰为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提供了良好条件。

  进一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并不存在大幅波动的可能。从近期看,拉动增长的“三驾马车”,内需动力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总量的贡献接近65%,民间投资比重已达64.8%,外贸出口也将同步复苏。为避免经济运行较大波动,重点围绕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和改善民生,还做了充分的政策储备。从中长期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潜力很大。以城镇化为例,据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0.7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每年都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这既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也是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的“缓冲器”。

  同样,世界经济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也不大。主要依据是,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巨额债务逐步缓解,世界经济呈现温和复苏迹象。据世界银行预测,今年全球贸易量将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明后两年还将继续扩大,预计增幅5.1%左右。由此,对我国扩大出口,减缓经济下行压力是有利的。

  综合各方面情况,可以作出的基本判断是,今年我国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在7.7%左右。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和外部环境逐渐好转,预计明年经济增长会比今年更好一些。(经济日报记者 吕立勤)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