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正承受民间公益的成长代价

2014年04月25日 10:50   来源:中国网   马强

  继李亚鹏的嫣然基金被疑侵吞善款后,近日,李连杰的壹基金也深陷贪污疑云。

  4月22日,认证身份为“中国知名的时政思想评论类网站”的四月网在新浪发布微博,质疑李连杰贪污雅安地震捐款三个亿。随后,李连杰、“壹基金秘书长”杨鹏相继发声否认“贪污”。尽管,李连杰和壹基金快速处置舆情的发声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网友的疑虑,但其缺乏有力证据、情绪化话语表达的,却引发了舆情反弹。

  事实上,在“贪污门”事件演愈烈之时,一些回应举措可以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比如合适的态度和措辞、借助于第三方发声、选择合适的舆论支援群体等。即便是事态进入舆情高涨期,这些方法依然奏效,但需在重塑公众信心和形象修复方面加以重视,以弥补前期所造成的声誉损失。

  反观“贪污门”发展前后,未在合适的时间打出适宜的情感牌是李连杰舆情应对的一大失误。

  其转发的声明中提到:“我没有财务章,没有签字权,钱都在国家银行,怎么能转入自己的账户呢,转出来还不被媒体发现,银行也不知道,也没人追我,又不会被抓到监狱里,谁来教教我?怎么做?我真是想不通,这个事怎么做?”这种反问式的否认,将舆论质疑其贪污善款的猜疑与中国公益事业混乱无序的愤恨相捆绑,瞬间触发舆论反弹,引发次生舆情事件。此时,若能拿出有力的第三方证据、正面回答公众最关心的话题后再发此微博,或许更有利于转移公众视线,达到进一步修复和重塑公众人物与公益机构形象的目的。简言之,李连杰和壹基金当务之急壹必须快速公开财务账目以正视听。

  纵观“贪污门”事件,李连杰极富情绪色彩的回应让大众感到不适。

  首先,在疑惑尚未消解前,“没有”、“不知道”、“怎么能”、“教教我”、“想不通”、“怎么做”,如此表达诚意不足给人一种急于摆脱干系的感觉。一般而言,危机舆情的处理中,坦诚回应公众质疑确为重要步骤之一,但如何回应,以怎样的态度进行回应十分关键。此番舆情,大众最为关心的是,李连杰和壹基金如何解释捐款去向的问题。遗憾的是,壹基金不但没有认真回应捐款去向,反而急于向质疑其贪污的四月网维权。殊不知,这种“本末倒置”的表现是在消耗蓄积已久的声誉。而其,“哥几个(壹基金董事)怎么分这3亿?”的调侃同样遭到舆论反弹,这种正话反说的表达逻辑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其次,在没有切实证据的情况下,主观的声称“谁来教教我,怎么做”也是不恰当的,这不但不能将其自身从舆论漩涡中抽离出来,还人为地扩大了事件的影响范围,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对此,建议设置专职新闻发言人,合理选择应对策略,以诚恳的态度回应问题,不逃避,不试图推卸责任是回应的重要落脚点。

  第三,“贪污门”事件暴露出,涉事主体缺乏专业媒介素养。在舆情爆发之初,李连杰和壹基金应该主动公开客观的账目数据,迅速发挥媒体议程设置作用,引导舆论朝健康有序方向发展,最终消除误解。事实上,他们忽略了同媒体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信息分享,以至于舆情反复次生“灾害”不断。

  事实上,诚信、公开、透明是现代民间公益的“标配”,如果没有这些“标配”。那么,所有的公益组织都会受到质疑。此次“贪污门”事件再次表明社会大众对于公益组织的信任依然不太乐观。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要鼓励和普及,帮助和引导民间公益力量发展。依旧要安慰那些从事民间慈善公益的人或组织,必须扛得起冲着他们来的“冲突与委屈”,毕竟这是中国民间慈善公益必须付出的“成长代价”。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