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医“红黑榜”是面镜子

2014年04月17日 08:20   来源:羊城晚报   

  木须虫:每个打分的妈妈或许都不很专业,特别是对医疗的专业知识不了解,但是这些并不是患者所必需的,而恰恰是医疗过程医生需要沟通的。这份“红黑榜”中,不管是对医生的“好评”,还是“差评”,是否善于沟通起到了决定的作用。从某种意义讲,医疗服务治的不仅是身体,更有患者与家属的情绪和不安。医术精不精,不止是技术的问题,还包括医疗采取的措施能不能通过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这个角度来说,上了“红榜”的医生肯定是好医生,而入了“黑榜”的医生虽不一定是医德缺失、医术粗疏的坏医生,相当部分是缺少了服务的技巧。而这些,对当下医患关系紧张也是一个提示。

  点评

  理性对待儿医“红黑榜”

  苑广阔: 有人也许会说,患儿家属又不是专业人士,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看病经历和主观判断就得出这样的结论,会不会对医生造成“误伤”?对医生有失公平?其实我们对比红黑榜单细节上的不同,就能体会患儿家属们的良苦用心。比如在红榜名单上,对于医生姓名,科室,所在的医院,都一一点名,不但可以让其他患者很容易就能找到好医生,而且对这些好医生本身也是一种极大的勉励与肯定。但是再对照黑榜名单,基本都没有点名道姓,而只有模糊的体形和外貌描写,这实际上也是为了减轻这部分医生的压力,体现了患儿家属的宽容心态与良苦用心。

  对于患儿家属这样的良苦用心,尤其需要黑榜上的医生警醒和反思,如果不改进自己的工作态度,不纠正自己引起患儿家属反感的诊疗行为,那么说不定以后就会被患儿家属点名道姓。我们也承认患儿家属不是专业人士,一些看法和判断可能不够科学和专业,可能会存在误伤,但从价值和意义上来说,红黑榜的存在还是利远远大于弊的。

  与此同时,正是因为这份榜单来自民间,存在不够专业、科学与理性的可能,所以它所产生的影响力也最好限于民间,不管是医院还是医疗主管部门,都尽量不要去干涉,也不必根据这份榜单去对当事医生进行表彰或惩戒。(专题整理 小强 感谢新浪网友)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