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诈骗: 十亿比百亿更惊人

2014年03月14日 07:22   来源:羊城晚报   何龙

  现在很少有人从来没有遇到诈骗的。从街头到网上,骗子会设置各种各样的“局”引人入彀:过去以中奖为诱饵,多通过信件和邮件实施诈骗;现在则以电话为手段,经由威胁利诱让人受骗上当。

  通过电话诈骗,骗子一年能有多少“收益”?在全国人大会上,曾经当过20年警察的人大代表陈伟才道出了一个惊人数字——电话诈骗去年掠走国人100亿元!在这100亿元里,还有一个更惊人的数字——运营商从中获利10亿元!

  陈伟才在会上展示了《2013年被骗100亿元电话诈骗利益分配图》和《跨境电话诈骗犯罪集团架构图赃款流向图》。图表显示,运营商在这个“诈骗蛋糕”中获得10%的利益,银行则在这个蛋糕中获得3%的利益。为了这13%的利益,事主需要付出100%的代价。

  那么,运营商是如何从骗子手中牟利的?陈伟才告诉我们,电话诈骗的“源头”是骗子使用虚拟改号电话接通电话用户,但运营商没有拦截;而银行滥发银行卡,又给骗子创造了便利条件。更有甚者,运营商的一些员工还非法出租网络电话线路参与犯罪。

  在用户频频遭受广告和诈骗电话和信息的骚扰时,我们一直感到困惑的是,这些电话信息为什么能无孔不入地不停深入无数用户的终端设备?如今来电显示技术已经能让人看清对方的号码,许多人也一直在举报这些骚扰诈骗电话,但效果总是令人泄气,难道是通讯技术对此无能为力?

  然而,我们又有这样的经历:在给朋友发短信时,不时发现短信失踪。经过侦探式的推理之后才发现,短信中的一些词汇是短信被“没收”的原因,只要把这些“障碍词”删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说明了手机电信运营商具有很强的过滤和拦截能力。可是当面对骗子的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运营商的过滤拦截能力却似乎消失了,原因显然不是他们“不能”,而是“不为”。在不为的背后,是他们不愿拦断财源——10%的利益,让他们成为骗子客观上的合谋!

  但公众的损失还不仅仅是被骗了多少,还有诈骗引发的连带损失。陈伟才举例说,以公众被骗1000万元为例,运营商只赚100万元,而公安机关侦查破案还需跨境进行,国家为此要开支200万元。

  手机运营商和银行都是我国目前最富有的创收大户。我们使用的手机流量超过套餐时,需要付出更高的流量费;但当我们的套餐用不完时,却要一夜归零。我们的存款利息低到只能远望物价奔跑的项背,而贷款利息却总是拥有“先进性”。手机运营和银行的高管,他们为收入所缴的税,都要远高普通人的工资……即便这样,他们仍然不愿为公众利益而牺牲蝇头小利。

  运营商能尽职尽责地拦截一些带有特别字眼的短信,是因为有严厉的追责机制;但在事关千千万万平民百姓的防骚扰反诈骗问题上,我们的追责机制又一如既往地缺位了……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