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法国大餐时,请别配可乐”

2013年10月21日 07:14   来源:人民日报   李 强

  在普通人的交往中形塑文明的普遍规则,或许也是“地球村时代”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的注脚

  “美国人先忙着租车,法国人先急着订餐,中国人先找打折村,日本人先打听澡堂”——导游们的生动段子,给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旅行者,画了幅生动的素描。不过,对于国家来说,旅游不仅是越来越重要的产业,更是具有趋同性的对外交流行为,这或许也是“中国游客”在9、10月份的旅游旺季能成为海外媒体常见词的原因。

  中国游客的强大影响力,不仅停留在媒体上。泰国媒体描绘,清迈能使用简单中文的夜市摊位最火爆,连驯象师都认得王宝强。英国百货商则向媒体抱怨,对中国游客繁杂的签证手续,导致每年的损失达7.5亿英镑。从希腊雅典用“龙”取代“星”作为酒店评级标准,到美国纽约万豪酒店取消“44”这个楼层,面对中国巨大的经济成就,世界都不得不“转过椅子”。

  不过,很多海外媒体也注意到,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泰国期间,还叮嘱国人遵守当地法律和风俗,与当地民众和谐共处。美国《纽约时报》10月17日刊文,认为“吐痰、插队和乱丢废物让外国人觉得中国游客举止粗鲁”。香港《南华早报》则在此前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旅游业人士表示,中国许多大人的行为跟未受管教的孩子一样糟。向世界宣称“中国人来了”的旅行者们,获得的自身感受和外部评价,也如世界对这个转型国家的感受一样,复杂而矛盾。

  这种状态是一个历史过程,其他国家也曾走过。《纽约时报》曾经记录:二战后,“丑陋的美国人”用他们洪亮的嗓音和网球鞋吓坏了欧洲人和亚洲人。数十年后,日本旅游团又从空调大巴上走下来,摆出V字手势在所有知名地标前拍照。正如德国《南德意志报》评论中国发布的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时所说:中国政府要教育公民变得有礼貌,但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恰如很多海外媒体注意到的,中国《旅游法》的诞生明确了旅游业和旅行者的转型方向。这部法律,甚至让一些国家反思自己。韩国《京畿新闻》社论举出“泰国王宫只有英文和韩文禁烟标识牌”等例子,倡议韩国也学习中国制定相关法律。而英国《金融时报》更称,“各国都有必要给国民提个醒:意大利人需要被告知小点声;德国人需要被提醒霸占海边的所有遮阳伞是不礼貌的;美国游客则应知道,吃法国大餐时请别配可乐”。在普通人的交往中形塑文明的普遍规则,或许也是“地球村时代”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的注脚。

  1982年,国务院就着手准备制定一部与旅游相关的法律,却因认识不足拖了逾30年。去年,中国人出境旅游超过8000万人次。旅游业和旅游者的转型,关系着服务业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双重目标”,或许正如海外媒体的评价,不管是旅游业者还是游客,都“是时候学会守规矩了”。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