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风格”外交凸显中国式自信

2013年05月30日 09:35   来源:中国网   薛宝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成功结束了对亚欧四国的正式访问,满载着丰硕的成果,于5月28日回到北京。作为上任不到3个月时间的中国总理,李克强首访亚欧四国,一路走来可谓精彩感人,其意义非同凡响。(5月29日《京华时报》)

  在印度,他伸出“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握手”,以真诚拉近了中印两国和两国人民关系的距离,所发表的联合声明,深刻诠释着两国政府亲密友善的接触、认真负责的沟通和互谅互动互助互利,切实加强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根本含义——“天空中的几朵云彩,遮不住中印友好的灿烂阳光”。

  在巴基斯坦,他受到超高规格的接待,并与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总理霍索举行大、小范围会谈,就深化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重要共识。中巴发表关于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字里行间都是那么震撼世界、鼓舞全球——“中巴友好深入人心,两国是患难之交、信义之交、兄弟之交。”

  在瑞士,他为中瑞自贸谈判画上圆满句号,两国签署了结束中瑞自贸协定谈判的谅解备忘录,并宣布建立金融对话机制。具有惠及中瑞两国和两国人民,可在欧洲起到建立自贸区等示范作用,促进多边和平发展、互利共赢重大意义的自贸协定,即将正式签署、新鲜出炉和实施,让我们为此而翘首以待,尤其是两国共同关注的话题更加耐人寻味——“注重食品安全和保护环境,这是农业的生命。”

  在德国,他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好声音。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从本国国情出发,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愿借鉴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和有关发展经验,更好实现全面发展。在参观波茨坦会议旧址时,他坚定地表示,不允许破坏否认二战战后的胜利成果。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中德两国发表关于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的联合新闻公报,承载了中德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谊,双方愿增进对各自发展道路的相互理解,加深政治互信,推动中德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双方强调法治国家和保护人权的意义,愿继续开展人权对话和法治国家对话,互学互鉴,共同发展。针对欧盟“双反”负面影响,两国一致旗帜鲜明,直击问题要害——“欧盟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只会向外界发出贸易保护主义的错误信号,给双方企业、产业和就业带来不利影响。我们希望通过对话磋商妥善解决问题,而不是打贸易战。”

  上述一系列的访问成果,无不说明发展中的大国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和德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友好,越来越有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诚意和行动。同时,也说明中国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人格魅力无限,其务实睿智、幽默随和、爱憎分明的“李氏风格”外交和大国气度、风范,充分展示出了中国式的自信。

  李克强在访问期间,曾谈起了一个大国总理的切身感受,朴实无华的语言折射出中国的每一项发展都是为人民服务,中国政府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为改善民生而战。“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每天要面对的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李克强总理如此表达,充满了人性,其言更容易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进世界,并建立起可贵的亲切感,直接树立起来的就是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我此次访印就是想向全世界表明,中印政治互信在增加,务实合作在拓展,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李克强与印度总理辛格一见面,就开诚布公地表明了此访来意。结果是原定半个小时的小范围会见,却延长至1个小时,两国总理 “把任何事都摊在桌面上”,进行了“坦率和热忱”的交流。

  李克强总理在印度不到24个小时,中印两国总理就两度举行会谈。12个小时内,李克强两次发表演讲。在头顶烈日,气温高达43摄氏度,经常汗流浃背的难耐情况下,他依然出席多场活动,释放了友好正能量。而在甘地墓前的题词“深化仁爱之心,铸成伟大灵魂”,则彰显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甘地的怀念之情,崇尚和平、反对战争的心声瞬间响彻喜马拉雅山的上空。

  在最后一站德国,德国总理默克尔特意在梅泽贝格宫为李克强举行欢迎晚宴。在这期间,默克尔邀请李克强到花园散步,李克强欣然应允。两国总理在雨后的庭院边走边聊,并肩而行,翻译等陪同人员都在门口等候,只听到院子里不时传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可见,李克强总理用流利的英语与默克尔交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我们注意到,李克强总理首访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德国亚欧四国,之所以实现了美好的预期,源于他具有中国式的自信。而这种中国式的自信,就是务实外交、和平外交、平等外交、合作外交、互利外交。其善于和勇于担当、不回避矛盾和敢于碰硬、高度负责和扎实行动的优秀外交品质,为世人所知晓,自不必细说。

  中国式的自信,在“李氏风格”外交上得以凸显。亚欧四国之行,已经清楚见证当今的中国,今非昔比,面对朋友有微笑,书写合作互利华章用诚意和实际行动画上感叹号;面对一切不和谐而有害的势力持强硬,理直气壮地说“不”锐不可当。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