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来看,美国国际经济政策制定者通常认为外部经济体的增长对美国有益,肯尼迪总统就曾讲过“水涨船高”的道理。可是,面对中国经济增长,一些美国人却变得不那么肯定。有观点认为,贸易逆差导致美国制造业就业萎缩。虽然贸易逆差带来部分影响,但生产自动化和美国社会消费选择产生的影响要大得多。
美国相关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升,是造成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的最主要原因,产业工人数量下降是技术提升的直接后果,并非源自贸易逆差。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制造业在社会整体就业中占比均有下滑,即便在德国、荷兰这些贸易顺差国,境况也是如此。
美国制造业正在发生的改变和美国农业经历的变化很相像。上世纪30年代,大约10%的美国人从事农业生产,现今已不到1%。美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但美国国内对农产品的需求没有同比增长,所以尽管美国在农产品贸易上有大额顺差,但农业领域的就业依然下降。
通过与新兴市场国家进行贸易,美国的出口产品获得更大市场,美国消费者则获得更便宜的商品和服务。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普遍不是美国出口工业的主要竞争者。由于收入水平和技术水平差异,中国和美国的竞争优势体现于不同产品,交集并不多。
美国人倾向于选择廉价商品,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制造”在美国消费中的比例下降。技术进步造成了商品价格下降,美国人转而又把从商品消费中省下来的钱花在了服务性消费上。1960年,美国人商品消费占其消费总量的一半左右,现在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了不及1/3。
此外,美国已不生产当前进口的许多制成品和中间产品,在这些方面受到冲击的说法更无从谈起。例如,美国目前基本不生产鞋类产品,只生产少量服装。与此同时,美国消费者享受着更低廉的价格和更丰富的选择。据我们计算,美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给每个美国人带来约500美元的实惠,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则给每个美国人带来约250美元的实惠。
新兴市场国家的快速增长不是产生美国经济问题的原因,反而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减小贸易逆差是美国主要目标之一,新兴市场国家的快速增长将使其更易实现。统计数据显示,新兴市场国家增长对美国出口领域的提升作用大于进口,且不会以美元贬值为代价。美国贸易调整应主要着眼于出口而非进口。在出口领域,日本和欧盟是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应更关注日元和欧元,而非人民币。
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的竞争力将会提升,但对美国来说,目前压力并不明显。美国和中国经济高度互补,双方能从合作中受益更多,这一点毋庸置疑。中国增长将会助航美国经济。
(作者分别为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南非开普敦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年巍)